去體育館的路上,袁玲玲一陣嘰嘰喳喳,金雪卻擺弄著手機,試圖找回一些屬於這個時代的記憶。
沒辦法,2003年的手機基本沒法上網,金雪那時候又是個窮學生,當然買不到能上網的高端機,所以她隻能翻看著自己的短信收件箱。
“江南省田徑大獎賽……”
收件箱中一個熟悉的名字映入眼簾,細細回想,金雪終於想起了這場比賽。
按原先世界線,自己會在這場比賽裏達成200米健將級運動員,並且會把100米pb(個人最佳成績)提升到1162。
而兩個月後的城市邀請賽,便會是自己職業生涯的終點。
但這一世,一切都會不一樣。
沉浸在思緒中,沒過多久,陳教練就已經把二人帶到了市體育館。
江南市畢竟是江南省的省會,體育館的規模也算是國內一流水平,這裏引進了很多國外的先進設施,許多品牌都喜歡在這裏舉辦一些大獎賽。
將二人送到體育館門前,陳教練囑托了幾句,就匆忙趕去登記信息了,留下二人在田徑場內進行熱身訓練。
“小雪,這起跑器真新呀,比咱們體校的好多了!”袁玲玲看著琳琅滿目的先進器材雙眼放光。
“哈哈,那就趕緊試試吧。”
以2022年的眼光看,這批器材已經能算是老古董了,雖然很新,但金雪也提不起任何興趣。
看到袁玲玲站上起跑器,金雪卻並沒有走過去一起熱身,而是找了一處幹淨的空地坐下,脫下跑鞋,對著腳踝熟練地進行一套按摩拉伸。
以自己現在的狀態,隻要不全力跑,腳踝的勞損基本沒什麼影響。
金雪感覺,這場比賽應該就是導致兩個月後自己受傷的導火索,原本世界線的兩次突破極限使得本就疲勞的腳踝開始受傷。所以這次,她不準備全力跑完這兩場。
不過……自己可以不跑,但好像可以幫幫袁玲玲?
看著袁玲玲一遍遍練習起跑的背影,金雪一陣皺眉。
技術太差了。
的確,2003年的短跑技術本就非常落後,華夏的短跑技術又與世界嚴重脫節,更何況這還隻是省裏的比賽。
可以這麼說,袁玲玲,以及身邊在熱身的其他短跑運動員,在金雪的眼裏無一例外全是在瞎跑,毫無章法。
“玲玲,我給你調整一下起跑器,你試試。”
一邊說著,金雪一邊調節著自己起跑器的兩腳間距。她一眼就能看出來袁玲玲的腿部比例,稍加計算,便能把最好的起跑器間距判斷出來。
雖然不能精確到毫米級,但是誤差肯定能控製在3cm以內。
“來,試試這個。”
金雪拉著袁玲玲,輕輕地引導她踏上起跑器。
“對,就這樣,你應該是右腳在前,臀部抬起來一點,兩隻手應該在這個位置……”
金雪仔細地幫袁玲玲調整著起跑器上的姿勢,雖然袁玲玲不能馬上記住這個姿勢,但多熟悉幾次,便能模仿得大差不差。
“小雪,這是啥?教練教你的?”袁玲玲疑惑道。
她和金雪是同窗多年的老朋友,自然是能夠完全信任金雪。而且在剛才這麼一番調整後,她能夠真切感受到,自己的身體似乎更容易發力了。
“嗯,這是我查網上資料以後,結合教練教的方法自己摸索出來的。”金雪敷衍道,具體的技術細節需要長期研究,袁玲玲肯定理解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