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宿舍,金雪仔細考慮自己未來應該如何最大化利用自己重生的優勢。
首先,投資賺錢什麼的肯定不用想了,因為金雪完全對這方麵一竅不通,她隻知道房價會漲,但現在也沒錢買房。
不過現在也不是特別急著用錢,自己現在是體校的寶貝,江南省隊多次發出訓練邀請,都被城北體校拖延了下來,他們想讓金雪成年後再進入省隊訓練。隻是省隊提前把她計入了名單,並安排她代表省隊比賽。
也正因此,金雪的衣食住行基本都是體校報銷,省隊裏也會出一部分錢,校長對自己也十分重視。
想到這裏,金雪似乎記起,城北體校的校長好像是江南大學體科院的在讀碩士生。
既然這樣,那就好辦了。
由於醫生叮囑一周內不能劇烈運動,所以金雪這幾天有大把的空閑時間。她向陳教練申請使用一下辦公室裏的電腦,陳教練雖然感覺有些奇怪,但也是沒多想便點頭同意。
白天陳教練在外麵帶隊,金雪便坐在他的辦公桌前,瀏覽著一個又一個頁麵。
差不多可以了。
金雪打開word文檔,敲下了一串文字。
《頂尖短跑運動員起跑技術淺析——以莫裏斯格林為例》
莫裏斯格林,2000年悉尼奧運會百米冠軍,世錦賽三冠王,979的前男子百米世界紀錄保持者(當時是蒙哥馬利978,後被查出服藥取消),在當今短跑界可謂是泰山北鬥般的人物。
由於女子短跑沒什麼關注度,所以想要打出自己的招牌,就需要從男子短跑開始入手。
“起跑技術對於短跑而言不亞於發動機之於汽車,縱觀我國男子短跑運動員,大都采用起跑即抬頭,前程全力爆發的起跑技術。這項技術雖然爆發力強,但存在後續乏力的缺陷,反觀美國名將莫裏斯格林,他的”
國內在2010年以前,一度采用一步抬頭法訓練短跑運動員,這種現象直到2015年左右才得到改善,著名選手蘇稟天便是得益於這項改進的技術順利突破10秒大關,將自己的極限提升至983。
而這種技術是80-90年代卡爾劉易斯那一代短跑運動員的招牌起跑,早在90年代後期便被很多國家棄置不用,可以說,我國的短跑技術在當時是落後整個世界十幾年的水平。
金雪不確定自己腦海裏的那些理論有多少是現在世界上從未出現過的,所以她隻能先從確定已有的技術入手,不然絕對無法服眾,因為沒有數據支撐。
並且,在這篇文章中,金雪還故意賣了些破綻。作為副教授,她帶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不要太多,很輕鬆便能模仿出他們的論文水平。
所以,金雪刻意把行文邏輯降低到了“2022年普通本科畢業生”的水平,但選用的數據則相對較為複雜。
這樣一來,自己就是一個“熱愛鑽研技術、閱讀文獻的短跑運動員”,雖然依舊十分驚豔,但不至於被當做怪物抓去研究。
耗時三天,這麼一篇九千多字的簡短論文便被金雪完成,她使用校長李海峰的名義向國內的一家體育雜誌投出了這麼一篇文章,而自己隻作為第二作者。
沒過兩天,一條初審過稿的郵件同時被發送到校長李海峰和金雪的郵箱之中。
校長辦公室。
李海峰是一名四十左右的寸頭中年男子,他個頭不高,以前是一名舉重運動員,退役後進入江南大學學習,而後接管這所城北體校。
前年他申請上了江南大學體育科學學院的碩士研究生,但由於事務繁忙,沒怎麼過去上過課,所以論文進度自然也是停滯了下來。
“死了都要愛——不淋漓盡致不痛快——”
手機鈴聲響起,李海峰熟練地掏出自己的滑蓋手機,一看,是一個陌生號碼。
“喂?請問哪位?”
“李先生您好,我是《體育學刊》雜誌社的編輯,您的投稿《頂尖短跑運動員起跑技術淺析——以莫裏斯格林為例》已經通過了我們的初審,後續複審結果將在一個月內進行通知,感謝您對《體育學刊》雜誌社的支持。”
“喂?什麼?”
沒等李海峰詢問,對方就掛斷了電話,看來編輯社最近挺忙。
難道對麵打錯號了?李海峰納悶,但剛好又是體育雜誌給自己打的電話,打錯號碼也不至於這麼巧吧?
會不會是導師看我太久沒來,不忍心看我延畢,送了我一篇文章?
想到這裏,李海峰大喜過望,正欲打開郵箱問候一下快一年沒見過的導師。
就在這時,他發現了收件箱裏的過審郵件。
第一作者:李海峰
嘖嘖,導師對我就是好,第一作者都讓給了我,李海峰暗自欣喜。
第二作者:金雪
啥?金雪是誰?江南大學體科院的老師裏,沒聽說過這個人啊?
等等,這個名字,該不會是我這短跑隊裏的那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