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第九章 上學了(1 / 2)

每年開學前幾天,小學牆外都會貼一張年級報名繳費通知。我開始讀書那時候,一年級學費是300多元,往上一級加50元。一直遞增,六年級是600元左右。

九十年代,小孩的學費在農村家庭中算是一筆很大的開支了。何況我家還好幾個娃同時一起上學,學費加起來差不多要一兩千塊錢。爸媽很是努力,除了供娃吃穿,還要供娃讀書。學費不夠的時候,就隻能賣穀子來湊齊了。100斤幹稻穀收購價格大概是120元左右。至少要賣幾百斤糧食才夠湊齊學費。

那時農村種地的農民需要交公糧,類似於農業稅。按當時產量每畝400斤為基數,按15.5%征收,農民管它叫公糧,這部分公糧是無償上交國家的。不過也有部分村民直接交錢,糧食留著自家吃。

我家交完公糧,穀子收成好的時候還能剩下一千多斤糧食。不過,因為我家有九口人,除了吃的糧食,剩餘的其實也不多。當然,也會碰上雨季,糧食收成不好的時候,糧食產量直接減半。這時候往年存的餘糧就能發揮重要作用了。

我那個年代還算是幸福的,還沒貧困到食不果腹。爸媽和姐姐們一家人都很勤快,才有了我們越來越好的生活環境。

我讀一年級的時候,四姐三年級,三姐五年級,二姐初一。三四姐和我在同一個學校念書。二姐那時候小考拿了學校第一名,剛好趕上鎮上有一所新建成的私立中學在招生。那學校以三年學費全免的條件,招成績優異的學生給學校打響名號。那時候公辦初中每年至少要交七八百塊學費,而現在有學校不需要你交學費就可以讀書,而且還是三年學費全免,在當時這是相當有吸引力的一件事了。

思慮再三,二姐還是決定去那私立中學上學。家裏有三個妹妹要讀書,她免學費,還能減輕家庭負擔,何樂而不為呢。好在,她的選擇是正確的。私立中學的師資力量還是不錯的,而且還是媒體教學,在當時還算是蠻先進的教學方式了。

那私立中學就三年的功夫,就打響了在鎮上的名氣。當然,主要是靠那一批成績優異的學生帶動的名氣。那學校有一半學生在中考時,上了鎮上重點高中的錄取分數線,在當時十分轟動。好多家長都希望自家孩子能進去讀書,把成績趕上去,最後考上重點大學。

我上一年級,二姐剛好上初一,她小學用的桌椅便剛好留給了我。

家裏距離小學大概幾分鍾路程,我一個小孩子從家裏抬著桌椅到學校是有些吃力的。所以開學第一天,是三姐幫我搬的桌子,我拿著椅子跟在她身後。

那時候,桌椅是木頭做的,外表就簡單地塗了一層綠色噴漆。用的年份久了,外表就有些刮花了。我用的桌椅,一看就是舊的。但當時並沒覺得有什麼,有得讀書不就好了。何況,小時候也經常穿姐姐們穿不下的舊衣服。

到了學校,三姐找到我報名的班級,把桌子放在了課室中間前排的位置,大概是方便我聽課。她搬完桌子,讓我坐好等老師上課,我聽話的點點頭。而三姐回了她自己的班級,準備上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