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有記憶起,農村就已經通電了。那時候用的是老式的的鎢絲燈泡,昏黃的燈光照的房間朦朦朧朧的。鎢絲燈泡通過加熱來發光,裏麵的金屬鎢絲,加熱到一定程度,就會放出耀眼的光亮。不過,當溫度極高時,有些鎢絲會變成蒸氣,這些蒸氣碰到燈泡內壁,就會冷卻凝結在上麵。從外表看,就是燈泡發黑了。
燈泡越黑,表示鎢絲蒸發得越多。如果鎢蒸發掉,燈絲變細,就會斷絲,燈泡便不能用了。所以,燈泡變黑,燈光變暗,說明這隻舊燈泡的壽命已經快結束了,該更換新的了。
燈泡用一段時間外表就會沾上灰塵,爸爸經常爬上凳子為它擦拭。燈泡用久了壞了,也是爸爸換的新燈泡。
夜晚,我經常看到姐姐在昏黃的燈光下寫作業,背誦課文。沒有玩伴約我出去玩的時候,我無聊了就會搬個高高的凳子呆坐著陪姐姐寫作業。有時候撐著下巴還故意擋住姐姐的光線,投下一片陰影,而這時姐姐就會讓我坐到別處去。我麻利地滾到別處去了,看著窗外圓圓的月亮高掛在天上,還有那滿天的星辰。坐一會我就耐不住性子了,溜出去自己找玩伴玩去了。
白色的月光灑向各處,天上的星星閃閃爍爍。我和小夥伴玩的累了,就會躺在草地上休息。聽著遠處呱呱的蛙叫聲,數起天上的星星數量。而大一點的小哥哥就會說我們傻,告訴我們星星是數不盡的。我不信,繼續數著,等我數到一定數量的時候,別人一打岔,我就忘了原來的數字了。而且,那時候的腦袋裝不下太多東西,數到一百,就不知道後麵如何數了,幹脆作罷。拍拍身上的草屑,和小夥伴說了再見,就回家洗澡去了。
燈泡也不是一直亮著的,因為電路不穩,總開關經常跳閘停電,有時候甚至燒壞了無法通電。家裏烏漆嘛黑的,這時候許久不用的油燈就派上了用場。油燈是用鐵皮打製的,四周鑲嵌著一圈玻璃擋風,中間穿一根燈芯,底下還有一個燃料盒供其燃燒。油燈的底座十分平穩,放在桌上輕易不會倒,上方還有一個鐵絲拎手。
這種油燈防風效果極好,不會輕易被風吹滅。停電大人要出門的時候,就會拎著油燈照明。
這種燈的缺點是照明麵積小,油料燃燒時還會揮發出嗆人的煙味兒。因為好奇裏麵的燈芯是如何亮的,我經常往燈前湊。看久了,那燃燒的油料煙氣嫋嫋升起,鼻子被烘的熱熱的。妹妹說我兩個鼻孔都被熏黑了,我隨即用手摸了摸,手指還真的是黑的。趕緊用水洗了洗,之後再不敢亂往燈前湊了。
之後油燈漸漸地被蠟燭和鐵皮手電筒取代。那時的蠟燭多數是紅色的,約莫比成年人的大拇指粗一些,二三十厘米長,兩毛錢一根,省著點能用好幾天。蠟燭點燃後,火光呈現昏黃的水滴形。聽說掐上麵的燭火不會燙手,我們三姐弟經常掐著燭火玩,比比誰更厲害。有時候甚至還把蠟燭掐滅了,而坐在一邊寫作業的姐姐臉色一陣青一陣白,差點站起來暴打我們幾個小屁孩。見姐姐臉色不對了,我們就立馬溜出門外。大概過了半小時,覺得姐姐氣消了,趁姐姐認真寫作業沒發現,我們三小隻再偷偷地溜回家。在爸媽麵前乖乖坐著,扮演乖小孩,這時姐姐就不敢把我們怎麼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