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梁交界之處,即是邊境,也是盛安國的一處重要軍事要塞,梁安地界與東晉國晉州相交,此處地形不占優勢,是盛安國最為薄弱的一處邊境,也是距離盛安皇城最近的邊境之地,如若梁安失守,則會直接威脅皇城乃至整個盛安國的安危。這也是為何東晉這麼多年一直虎視眈眈的盯著晉梁交界且多次主動挑起戰事的原因。
兩個月前,晉梁邊境駐紮軍營突遭東晉士兵偷襲,東晉將梁安邊境戰士全數俘虜並殘忍殺害,還將屍體掛在營中以此挑釁,一時間引起朝中震怒。如此這般羞辱,定是不能再忍,故大將軍沈驍奉命率領二十萬盛安軍奔赴梁安邊境與東晉交戰,這一仗也就是在後來被稱為晉梁一役的那場戰役。此一役實在蹊蹺,東晉國主不知是狂妄自大還是信心在握,隻派出了一支區區五萬餘人的軍隊應戰,在盛安這二十萬盛安軍麵前著實顯得有些不自量力,可就是這樣一支不被看好的隊伍,竟將盛安軍逼得節節退敗,最終以盛安軍全軍覆沒收場。
若說此戰有何蹊蹺,其一便是盛安軍副將冷朔年戰前無故自殺;其二,便是一向驍勇善戰百戰百勝的大將軍沈驍,因何會被區區五萬人的軍隊逼得最終全軍覆沒。
晉梁一役死傷慘重,梁安失守,東晉大軍進入梁安主城,城中百姓惶恐不安,而東晉士兵卻沉浸在一片勝利的喜悅中。盛安軍全軍覆沒的消息傳遍全國,與此同時另一支駐紮在距離梁安最近的涼州地界以韓廣坤為統領的翰林軍得知盛安軍戰敗,不畏艱險自請出征,竟意外將鬆懈下來的東晉士兵殺了個措手不及,乘勝追擊一舉攻下了梁安。至此,梁安又得以收回,恢複太平。
翰林軍直屬於皇家,由柳太尉直接管轄,是一支剛組建不超過兩年的隊伍,尚且隻參加過一些小戰役,因盛安軍名氣實在太大,是以大家說起來的時候隻認得盛安軍,認得大將軍沈驍,而忽略了還有一支名為翰林軍的隊伍。
此番大捷而歸,翰林軍救梁安以危難之時,梁安百姓對翰林軍感激涕零,無不稱讚,此戰捷報傳回皇城,陛下一方麵為盛安軍全軍覆沒,盛安損失了沈驍這樣的一員猛將而感到痛心惋惜,一方麵又為翰林軍將梁安成功奪回而感到欣慰。
乾安殿中議論紛紛,此起彼伏,左以誠抬手輕揮了下,站在一旁的小徐子忙上前跨了一步高聲道:“肅靜!”
殿中一時間安靜下來,眾大臣紛紛望向殿上,左以誠目光掃視著殿下眾人,最終落到一人身上,他道:“羅愛卿,此事你怎麼看?”
羅勁遠突然被點了名,忙站起身鞠了一禮,這才回道:“臣以為,梁安刺史擔不起此重任。”
羅勁遠此話一出,紀秋淼的臉色明顯沉了沉,看向羅勁遠的眼神也帶著不善,甩了甩衣袖,冷哼一聲。
周圍倒是有不少大臣附和著,“我覺得羅大人說的對”,“我也這麼認為的”。
左以誠道:“羅大人具體說說吧。”
羅勁遠點點頭,看了眼紀秋淼,這才緩緩開口道:“臣以為,梁安刺史朱大人雖此次上報及時且處置妥當,但若說讓朱大人這一介文官去披甲上陣,傳出去豈不是讓他國笑話我盛安無將帥!”
殿中瞬間安靜下來,眾臣皆沉默,羅勁遠說的不無道理,晉梁一役讓盛安損失了兩員大將,盛安軍損失了二十萬兵力,元氣大傷,如今群龍無首,雖有柳太尉多次舉薦翰林軍統領韓廣坤擔任盛安軍將領,但陛下始終未鬆口。
“臣以為。”柳太尉坐在殿前一直未曾開口,這會兒倒是站了起來,“陛下,臣認為羅大人此話說的有道理啊,我盛安人才濟濟,還不至於讓個文官上陣殺敵。”
柳太尉說著朝幾位大臣掃了一眼,抱拳麵向殿上,嚴肅起來:“臣舉薦,翰林軍統領韓廣坤在晉梁一役表現卓越,救梁安百姓於水火,臣認為,沒有比韓廣坤更適合擔盛安軍統領一職。”
“臣附議。”
“臣讚成太尉大人的提議。”
柳譽泉話音剛落,路錫跟施永舟就站起來附和道,這兩人基本上柳譽泉說什麼都會立刻附和,這在朝堂之上大家已經見怪不怪了。
逯杭坐在殿前,時不時抬頭看看各抒己見的眾臣,也看不出來他是讚同誰的提議。隻是柳譽泉站起來說了這席話之後,逯杭不易察覺的嘴角閃過一抹譏笑,又很快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