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韻燕閣!二更!(1 / 2)

這宋徽宗自然不是一般人。

武植想說此人是戰鬥中的打樁機,更想說他是皇帝中的敗類,亂用權臣等等。

但這能說嗎?武植又不傻,什麼時候都不能說一些負麵的話,否則會招惹麻煩。

之前武植聊天的時候,都忌諱亂說,尤其是這種風雅文人彙聚之地。

隻要說好的就沒問題,武植笑道:“當今官家……據我所知,乃是一名大才子,在藝術方麵頗有造詣,算是當今一流文人,一般人比不上。”

聞言,童貫臉色稍微好看許多。

宋徽宗也是點點頭。

“其次!”武植接著道:“官家不但才氣驚人,也頗為有義氣,少有人能比!”

聽到這話,趙佶疑惑道:“這詩詞畫術當今官家的確有些造詣,但這義氣又從何說起?”

童貫也是不解。

武植笑道:“當今官家自然是很講義氣的,當初跟他一起的朋友,隻要有才能的人皇帝都會提拔委以重任,此乃兄弟之義。”

“而且皇帝身邊的人都頗具藝術才能,可謂惺惺相惜,是眾多才能之人的伯樂!有福同享,豈是一般人能做到?”

武植就差說宋徽宗是個昏君了,朝堂之上任人唯親,是要不得的。

當然,現在大宋局麵暫時穩定,不出靖康之恥,武植這麼說也沒毛病。

武植是故意如此,因為他觀眼前之人形態舉止不一般,在汴京多的是達官貴人,往好的說是沒什麼問題的。

既誇了皇帝之才,是伯樂,慧眼識珠,又讚美皇帝身邊的也是能人。

尤其是在眼前宋徽宗和童貫麵前,更是給足了麵子。

當然,武植並不知道眼前的人是宋徽宗。

總之,真話是不能隨便亂說的。

宋徽宗和童貫對視一眼,都是相視一笑。

看武植的眼神多了一絲欣賞。

童貫暗道這解元公挺會說話。誇官家身邊的人就是誇他,童貫心中還是很愉悅的。不由覺得這個解元公很上道。

不過,他恐怕不知道眼前的人,便是官家吧?

而武植這麼說其實也沒錯,比如童貫他一個太監,卻能把持兵權二十年沒被人弄下來,且不說他為人怎麼樣,就這份功力,也是有很大能力的。隻是名聲不太好。

童貫趕緊道:“這位公子說的極是,當今官家的確非常義氣,也很有才能,尋常人不及萬一!”

“誒,不能這麼說!”趙佶道:“我看武兄之才,就非一般人能比啊!”

趙佶麵帶笑容,他感覺武植之言,說到他心坎上去了。

趙佶他之所以用身邊的人,是因為朝堂之上都是陌生麵孔,誰知道他們心裏怎麼想的,沒有一點心腹怎麼把持朝堂?

所以他提拔的都是身邊的親信。自己也覺得對身邊人不錯。

武植這麼說,讓趙佶頗為受用。

人都是喜歡聽好話的。

趙佶甚至覺得武植還算挺懂他的人,頗有一種遇到知音的感覺。

畢竟朝堂之上還是有些閑言碎語,說他提拔身邊之人有些胡來。聽武植這樣一說,他心裏寬慰了。

可不是麼,童貫,高俅之輩,那都是身邊親近的人,他上位之後都提拔起來,乃是有福同享啊。

“之前武兄之言,我也覺得很有道理!看來你我想法相同,……說來也真是相見恨晚呐。”

趙佶有些激動了:“行了,咱們也別站著了,今日我要去見汴京名女李師師,武兄可願隨我一同前去?”

童貫默不作聲,他沒什麼意見。

若是平常,他可能會勸官家。

武植一愣,李師師?

武植自然知道李師師的大名。

李師師乃是汴京人,擅長歌舞,深諳詩詞。

她原本是汴京城內經營染房王寅的女兒,三歲時父親把她寄名佛寺,老僧為她摩頂,她突然大哭。

老僧人認為她很像佛門弟子,因為大家管佛門弟子叫師,所以她就被叫做王師師。

她四歲時父親因罪死在獄中,因此流露街頭,最後被昌院李蘊收養,並隨其姓為李師師,並教她琴棋書畫,歌舞侍人。

後來,李師師成為汴京知名青樓女子,是文人雅士,公子王孫競相爭奪的對象。最後連宋徽宗也聞其名而想一睹芳容。

沒想到李師師就在附近。

武植反正無聊,便答應了!

隨後一行人立刻前往韻燕閣中。

他們進入韻燕閣。

裏麵很寬廣,有很多座位,由於宋徽宗和童貫是偷著出來的,一般人也不認識,就混在其中。

此刻武植在這裏發現了兩個熟人。

王韜和李樹。

兩個年輕人坐在不遠處。

他們都是清河縣的舉人。

武植如果沒記錯的話,這王韜是清河縣二甲,而那個略顯瘦的青年李樹則是三甲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