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3章 第三章(1 / 3)

大唐天寶六年十月初十的石堡城之戰是寫進後世史書的,史書上寫,大唐橫塞軍五品軍使郭子儀親領五百精騎棄馬登山,鬼魅般由終年積雪覆蓋的鐵刃山背現身,直搗石堡城後方工事,橫塞軍先鋒仆固懷恩另率五百鐵騎堵住石堡城唯一一條出路,以前後夾擊之勢一舉殲滅吐藩軍。這就是石堡戰役,是後世有關中唐的每本曆史書上都不會不提到的大唐中興名將郭子儀聲名鵲起名動天下的第一戰!

穿越而來的郭子儀當然知道這段曆史,他從小過目不忘,師傅無數,朝鮮末代皇帝李純宗因愛屋及烏思念他早逝的母親,傾盡心力挖了各國老師到宮中教他英語、日語、中文、教他密宗功夫、日本劍道、中華武術、還親自把他帶在身邊,教他政務軍務、教他洋運外交,教他各國曆史密辛。他長到十一歲後被patten公爵帶去英國撫養,讀書期間遍曆歐洲、美洲、還訪問阿拉伯酋長國王室為接手家族中東生意準備。回國後親手帶大他妹妹的叔叔是退役陸軍中將,叔父是現役總參謀長,叔叔一家對他都不避嫌,他想學什麼都傾囊相授。老實說,他是被中西方最有權有勢的人們當作接班人養大的,這石堡城第一桶金,非他莫屬!

整個戰役中,最難的不是爬鐵刃山,上山前他教手下軍士攀岩技巧,現代的攀岩技巧實用又速成,他的手下教他使用朔方軍中獨有的金剛爪,爪的後端像現代的□□,射出後前方五爪金剛爪遇樹抓樹,遇石咬石,金剛爪加攀岩術,再加上山上白雪皚皚,朔方軍拉風耍酷的銀甲銀胄與雪山難分你我。

爬到雪山山頂,緊緊跟在他身後的沈若鴻翩然而上,“郭子儀……我們之中好像混進了人……好像,有十多人……”沈若鴻貼他麵孔說,山上風大,不貼近聽不見彼此說話,郭子儀伸手挽住她腰,這女孩輕功是真厲害,登山如履平地,但是一靠近自己就發呆就有狀況發生。

“多了十二個人,是突厥左賢王部下十二左殺。”他波瀾不驚,幸好極有預見地挽住人,麵前的女孩子“啊”了一聲差點摔跤。

還沒開始爬山他就發現了,十二左殺是突厥左賢王部最精銳的十二高手,不枉他臨出營門跟阿波達幹用朝鮮話吼了嗓,在後軍遇到阿波達幹和葛臘哆時他就聽出這兩人說的是朝鮮話,也叫高句麗話。以阿波達幹的多疑,他絕對定會派人跟著他的隊伍,算援手也好,算跟蹤也好,以確保他能活著回去,才能問他,“郭子儀,你為什麼會說我們高句麗話?”

平白多了十二個身手高強的保鏢,是好事。

事實也證明,是好事,但這十二個保鏢也真就隻負責他的安全而已。

他成功背後一刀,殺進了石堡城,也放了與仆固懷恩約定的號令煙火。仆固懷恩在前方攻城搏命廝殺,他在後方敵人陣中左突右殺,明明,敵將就在眼前,那敵將被他的首尾兩刀殺得驚惶失措,但也隻是驚惶失措而已,他的人太少,他的刀太短,敵人太多,敵人殺不盡,自古以來,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給我弩!”郭子儀劈手搶下十二左殺之首的弩機,他看過了,大唐的人多用弓箭,突厥人多用□□,拉弓他不擅長,但他有速射的射擊功底,□□也算半個速射□□吧。

左殺迅速教他扳機瞄準要訣,他一合扳機,淩空瞄準,扳下擊發!

“嗖!”第一箭,射下了軍士簇擁中的敵將頭盔!

shit!

他一聲咒罵,合扳機再擊發,“嗖——”空響,這弩單上弦不能自動擊發,對麵敵將嚇得破膽,扭頭就跑,隻見一抹緋衣驚鴻飛起,沈若鴻,沈若鴻由眾人衝天而起,她身姿宛然遊龍,沿雪夜青磚城牆疾奔敵軍圍繞中,掌中驚鴻一劍離手,高速旋轉飛出——劍聖公孫大娘絕技,半裏之外,飛劍斬敵首。一劍,敵將身首分離,人還在向後奔,沒了腦袋的腔子汙血濺滿城牆,飛劍旋轉勢未竭,連著又斬下敵將旁邊兩名郎將的腦袋,最後飛旋回到沈若鴻手中。

“若鴻!回!”郭子儀高叫,沈若鴻扭身就跑,背後敵人才反應過來,她竭盡全力向後飛奔,他竭盡全力向前飛奔,銀甲緋衣相互觸手可及的那一刻,身後如蝗箭雨姍姍而至,十二左殺擋在他們身前,十二陌刀掄起,如銅牆鐵壁,阻絕劍雨,毫發無傷。

“城門破了!城門破了!唐軍攻進來了!”

“殺!仆固將軍殺進來了!”

“殺!我們勝了!”

自始,郭子儀與仆固懷恩前後夾擊之勢乃成,石堡城破。

石堡城一戰,吐蕃大將鐵刃悉諾羅身死,吐蕃軍士卒死了數萬人,一戰震撼西域諸國,又滿足了當今陛下唐玄宗好戰喜功的心理,皇帝論功行賞,十日後,聖旨到唐營,監軍廣平王李俶頒指,橫塞軍遷築永清,號天德軍,郭子儀官升兩級,為安北都護府兵馬使,兼九原太守,天德軍使。

接旨後,新任三品安北都護府兵馬使郭子儀前往突厥左賢王金帳,今日四聯營全數拔營,新年將至,哥舒翰分兵駐守石堡城,阿波達幹部也拔營回轉向突厥白眉可汗金帳複命。

郭子儀交還一支弩機,不白還,他改裝加長了機身機簧,還加裝了機盒,可三支連發弩,也可單發三次不用費力上弦。

還了弩,郭子儀拱手笑,“多謝左賢王援手。”

他的拱手禮不是大唐禮儀,而是朝鮮族尊敬長輩的禮儀,他說的話也不是漢語,而是高句麗話。唐高宗年間,唐大將薛仁貴滅高句麗,高句麗大部分富戶與數十萬百姓被薛仁貴大軍逼迫遷入中原各地,而高句麗貴族則部分留在遼東,成為渤海國臣民,其餘小部分融入突厥及新羅,自此,高句麗國家不再存在於世。

阿波達幹是突厥左賢王,葛臘哆是突厥左殺,唐營眾人從沒聽他們說過高句麗話,隻有那天葛臘哆在他們麵前用高句麗話說了句“王爺何必為個娘們似的男人費心幫手。”阿波達幹出言斥責,郭子儀才知道,原來阿波達幹是高句麗貴族後裔,故國已辭,遇到會說同一母語的人,想必也是驚中喜吧。

“我母親在高句麗住過一段時日,小時候,我母親教我說高句麗話。”郭子儀簡單揭示謎底,照理真正的郭子儀母親應該是不會說高句麗話的吧,但他沒說謊,他的朝鮮話是他已逝的母親教的。

“那你妹妹呢,我聽說她叫珍珠。”阿波達幹看著郭子儀說。

“我妹妹剛出生時我母親就過世了,她四歲時生了場大病,以前的事都不記得了,她不會說高句麗話。”郭子儀仰臉看半空中飄落的梨蕊花瓣,快過年了,梨花開了。他想起些事,笑了一笑,“但我妹妹喜歡家鄉的手鼓,她很小的時候就能記下鼓上驚鴻舞的每一個動作,她記性很好的,她還學過民族舞,她跳起舞來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