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聖旨(2 / 2)

“好吧!好吧!是我沒說清楚,姬無病還沒能力讓公孫青兒為他效命,而且公孫青兒來北幽境,也不止是為了皇帝的事,也有她的考慮,要知道,公孫家在江湖上還是很有地位的,為了得到公孫家支持,當今陛下可是下了血本的,然而畢竟公孫青兒是個女子,所以就成了公孫家為表忠心的犧牲品,否則她怎麼會被送進青樓那種地方。”唐果說的很認真。

之前劉衡就已經了解過,但是當時他以為公孫青兒效忠的對象是姬無病,所以根本沒想過公孫青兒為什麼那麼容易就叛變了。沒想到竟然還藏著這麼個秘密,如果有人說效忠姬無病和當今陛下不是一樣麼?這是不可能的,姬無病不過是個閑散王爺,能給公孫家的太少了,而當今陛下雖然在大周已經快成了擺設,但是能給的確更多,然而這些都不是公孫青兒被送去青樓的理由,要知道這種在青樓裏的經曆對於一個姑娘來說無異於清白不保,這也是公孫家的投名狀。想明白這些,劉衡之前為公孫青兒不值,這時確更加對她之前的事而感到家族對她的不公。所以說她叛變也就情有可原了,這可真是意外之喜,沒想到公孫青兒也已經在自己這裏洗白了。

第二天,劉衡在姬如雪的小院裏接了聖旨,這東西現在除了封賞以外已經沒有人當回事兒了,出了洛都和西京,估計都不如廢紙,然而大義名分還在,接聖旨還是得各種程序都走一遍,比如沐浴焚香,擺上桌案,然後由持節的特使頒布聖旨內容。

鍾玨在桌案前,趾高氣昂的高聲詠讀起來,大體意思就是“大周皇帝詔曰:昔有忠臣劉泰有子一人,豐神俊朗,才情卓越,今願以皇妹如雪下嫁……”

不過劉衡可不管這又臭又長的聖旨如何說,他隻對接下來如何迎娶姬如雪感興趣,果然接下來鍾玨讀到了關鍵處:“資爾錢兩,請洛都太學院山長鍾公為媒,請辦大禮於七星城。”意思就是給你錢,在請鍾玨負責這件事在七星城辦就好了。果然,這皇帝也不好當,自己妹妹嫁人都沒法說了算,在哪裏成親都得看人臉色。

可下子鍾玨讀完聖旨,請劉衡姬如雪上前來接旨,同時還把另一個聖旨取出來了,劉衡一臉蒙逼,什麼情況,這是要幹嘛?

鍾玨可不管他們怎麼想,拿起來就開始表演,不是讀聖旨:“大周皇帝詔曰:炎黃在上,吾有一妹,姿容秀麗,今將嫁娶,朕欲封其號而貴之。”意思就是皇帝我有個妹子,要嫁人了,我想封個好聽的名號,也好符合她貴重的身份。讀到這裏,鍾玨又有些無奈的歎了口氣,這原因不言自明,大周到現在地方基本獨立狀態,本該賜給公主的封地確一個也無,怎麼能不讓他歎氣出聲呢。

不過聖旨還得讀,之後又是長篇大論,最終封號上確給了兩個,一個是西京下的長安縣為封地,雖然這裏不適合封公主,因為按照大周的傳統,兩京不封,所以這個估計姬如雪就別想了,再說長安縣是個大縣,有人口三十幾萬,本來大周稅收就少,皇帝不可能舍得出來,拿出來說不過是為了好看。

第二個是司雒境的長平縣,這裏地處司雒境與北並境,東冀境三境交接處,人口稀少,地處山區,不過這已經算是皇帝的誠意了。要知道到現在有封號和封地的公主也不過四五個,要知道大周公主可不少,目前在世的就有七八十位,其中姬如雪的姐妹都有十幾位,姑姑和姑奶奶們更多。

劉衡姬如雪各接了聖旨,劉衡把玩著聖旨,仔細研究,果然發現自己從唐勝那裏得來的折扇材料與這個聖旨的如出一轍,劉衡更加好奇折扇的主人了,那個扇墜上的雪字弄不好與姬如雪有關,可是姬如雪也看過劉衡拿著折扇,並無異樣,這讓劉衡很是糾結。

姬如雪接了聖旨以後,臉色微紅,回頭看劉衡在研究聖旨,隨口道:“駙馬這是第一次見聖旨麼?”

劉衡抬頭道:“隻是對材料很好奇!”

“這的確稀少,主要是宮裏的織布坊親自編織的,水火不侵,很是寶貴,一個人一年也不一定織出一匹來。”姬如雪侃侃而談,對這個她在了解不過了,之前有一些娘娘什麼的都在織布,不用問也知道,沒錢!

“哦?既然如此可有流傳出去的可能?”劉衡更加奇怪,這東西竟然如此之珍貴,怎麼會流傳到民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