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這天,元豐經過重重搜查,進了考場,找到了自己的黃字第十五號。
第一天,上午考的是文章,題目是《經商》,中午考場為每位考生提供一碗白粥,一塊鹹菜,下午考題是《治軍》,吃過晚飯,晚上考題是《修養》,到第二天辰時交卷。
等出了考場,陳順正在考場外接著,陳順說:“公子您出來了?”
元豐點了點頭,說:“趙真師傅安排好了嗎?”
陳順說:“趙真師傅,我交給陳達好生伺候了。”
元豐和陳順,在麵館每人吃了一碗牛肉麵。
回到家裏,元豐睡了三個時辰。到吃晚飯的時候,元豐才睡醒,陳順說:“今天正是八月十五,外麵有廟會,公子要不要逛逛?”
元豐說:“叫上趙真師傅,一起去。”
車夫陳達晚上吃飯的時候喝多了,就留在家裏。趙真平常賣藝在街頭,像這樣的清閑日子很少,所以就一起去逛廟會。
元豐、趙真還有陳順,一行三人去觀廟會。他們住的地方本來就不偏僻,一出門就有擺攤賣貨的,攤位上都點著燈,加上月圓之夜,秋高氣爽,天氣晴朗,街上顯得很亮。
元豐今年十五歲,雖說身材長得像個大人,可是還有些愛完的心性。趙真十三歲就跟著師傅走江湖賣藝,今年十八,雖說見識的多,但是也有些愛玩的心。兩人在路旁的的幹果攤上買了各種小吃,一邊逛一邊吃。
拐了個彎他們走到一到大街上,這裏真是人山人海,很多都是趕考的秀才。
趙真在一家成衣鋪買了一身淡青色的長衫,引得繡樓的姑娘來拉他,他掙脫時狼狽的樣子,贏得繡樓過娘們一陣嬉笑。
邊走邊吃,他們感到有些口渴,就找了家茶館吃茶。茶攤不大,人還不少。老板娘是一個四十多歲的婦人,和她的女兒一起照顧這個茶攤。
那婦人向元豐推薦她們這裏有名的點心南瓜酥。三個人吃了五碟南瓜酥,喝了兩壺茶,付完錢剛要走,元豐就看見一個人,長著三角眼,尖嘴猴腮,腮幫子上有顆黑痣,黑痣上長著一撮毛,這撮毛一半是紅毛一半是白毛,紅毛的頂端黃色的,白毛頂端是黑色的,打著卷,讓人一看就印象深刻。
他正從一位書生的身上掏出一個藍色的棉布錢袋,裝進自己身後的一個魚簍裏麵。短短的幾個呼吸間,他就在好幾個人的身上動過手腳,之後就把魚簍交給身旁的一個中年人,隨手又接過來另一個魚簍,發現有人看他,就背著魚簍鑽進了人群。
元豐知道這是個老手,又有幫手,怕自己三個人不是他們一夥的對手,就沒有出聲,而是拉了趙真和陳順悄悄的跟在接過那人魚簍的那個中年人身後。
跟著他走了幾條大街,鑽進了一個小巷,進了一個不大的院落。三人看見在小巷裏麵有一個柴堆,三人就躲在了柴堆後麵。
不多時,那人拿著一個魚簍出來,鎖住了門,出了胡同,在一個賣燒鵝的攤位買了兩隻燒鵝,又走向大街。等他走遠之後,元豐趙真陳順三個人,從一個柴火堆後麵探出頭來。
陳順說:”少爺,怎麼了?”
元豐說:“我在茶攤那裏看見一個小偷,偷路人的錢袋,這是他的同夥,回家放賊贓的。”
趙真說:“我也見到了,我平常賣藝的時候也會碰到,不過我怕招惹是非,就當沒看見。”
陳順說:“少爺,還是不要管這事了,出來的時候老爺吩咐我,讓我們少惹是非。”
趙真也說:“還是別管了。”
元豐本來想管,聽了兩人的勸說,有些猶豫。這時,忽然聽到女子的呼救聲,這聲音聽起來很微弱,若隱若現。
元豐問兩人:“您們有沒有聽見有女子的呼救聲?”
兩人仔細聽,這時卻十分靜寂,恐怕掉了根針都能聽得見,遠處傳來的狗叫,三人自己的心跳,很寂靜,什麼聲音都沒有,這時遠處又傳來一聲雞叫。
陳順說:“公子,什麼也沒有聽見呀?”
趙真也搖了搖頭。
三人剛要走,又傳來一聲瓦罐摔碎的聲音,接著就是一個女子在叫救命的聲音。這聲音三人都聽見了,這聲音就是從這個院子裏麵傳出來的。
元豐看了一眼趙真,同時說了一句救人。又扭過頭對陳順說:“你到胡同口看著,要是有人來就學貓叫。”
接著元豐和趙真上了柴垛上麵扒著牆頭。元豐從牆頭揭下一塊瓦片扔進了院子裏麵,啪的一聲,瓦片落地的聲音傳來。元豐蹲下身來側耳傾聽,確認院子裏麵沒有別的聲音。元豐翻過牆頭,跳在了院子裏麵,隨後趙真也跳了下來。
這是一個小院,正房三間,旁邊有兩間廂房,像是廚房,兩人來到正房門前,房門沒上鎖,推開房門,借著月光,看見裏麵沒人,隻有一張床,一張桌子,四把椅子,空無一人。
元豐從桌子上找到火折子,把燈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