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京城後,緊張的排練迅速展開。
而與此同時,李少傑這新作品的事情,便迅速的在圈子裏傳開!
如果說,以前的作品,算小打小鬧的“隨筆散文”。
那麼,這次和《沂蒙山》的性質就很類似。
長篇。
雖然有點絕對,並不嚴謹。
但若是說,能否創作獨立大型的篇章,體現了一個作曲家的水平,也是可以的。
對於李少傑的新作品,越來越多的人好奇了起來。
這事兒很快就傳到了李少傑在柏林藝術學院的老師,弗雷德裏克教授的耳中。
坐在辦公室中,弗雷德裏克翻看著相關的新聞報道,又看了李少傑當時的采訪視頻,忍不住苦笑的搖了搖頭。
或許,自己這個徒弟,自己都不知道,他已經在國外“火”了。
是的。
直接就激起了國外一些圈內人士的憤怒。
弗雷德裏克自己,便是一個虔誠的教徒。
遵從神的指引,誠實,向善。
而李少傑所說的,“拜欲望”者,也是弗雷德裏克教授最討厭的人。
但真正虔誠的信徒又有多少?
被戳到痛處後,自然惱羞成怒。
可還真沒有人跳出來指責李少傑,明麵上肯定還是要憋著。
不然,豈不是證明了自己的心虛?
而且,不僅僅隻是憋著,有的時候甚至還得誇。
“懂得思考人性”“善良且擁有深刻的思想”“少而老成的藝術家”雲雲。
畢竟,李少傑站的位置太特麼正了,在國外的圈內,名氣也絕對不小。
嗨呀,就踏馬很是難受!!
所以,更多人還是寄希望於李少傑的新作平平無奇,沒什麼太大幅度的創新變動。
不僅僅是國外。
就仿佛學曆隻能過濾學渣,卻沒法過濾人渣一樣。
音樂家這個稱謂,也同樣過濾不了那些見不得別人好的人渣。
希望傑哥撲街的人自然也是不少的。
但目前為止,似乎也沒什麼動靜。
......
時間一晃,氣候便愈發的溫暖。
年後晚冬,二月份左右開始排練,至今依然排練了整整三個月。
三個月可以做的事情真的很多,但加班加點,也沒法將整套曲全部排練圓滿。
已然來到了五月份。
北方五月的天氣很舒適,晴朗,風和日麗。
不冷,不熱,小風一吹還很爽。
連著三個月的加班,除了日常的一些其他演出,剩下的時間完全用於排練。
從未放假超過一天。
但總套曲起碼從頭到尾順下來的很熟練了,也並不急於糾正細微之處,李少傑給大家放了個假。
為期五天,但已然讓大家夥開心的不行。
勞動節,青年節。
在文藝工作方麵,很多的活動不斷的開展著。
國家大劇院交響樂團自然也不例外,除了練習李少傑的作品,肯定還有其他的演出準備。
李少傑之前說好,要給範毅等人的歌曲,也在房澈的管理下,開始錄製,發行,並不需要李少傑親自過問。
霓虹的工作室目前還是處於“黃鋪子”這種半死不活的狀態。
不過,也正是因為沒什麼事,所以周誌豪在工作室的幫助下,請了一個聲樂老師,開始進行更深一點的係統訓練。
即使流行歌曲演唱的門檻很低,成品歌曲也可以有修音。
但實際上,想作為歌手真正立足,還是要看現場。
所謂厚積薄發,擁有契機之前,重要的還是積累。
連著這麼長時間消失在大眾麵前,似乎很多人已然將李少傑忘掉。
前幾個月網絡上吵的沸沸揚揚的罵戰,早已淡化了下去。
互聯網的記憶確實消失的很快。
雖然李少傑本人的存在感仿佛消失了,但實際上,業務項目的影響力卻仍然在持續走高。
無論是《靈籠》,《JOJO》,亦或是《劍俠》的配樂,這些潛移默化中,影響力與滲透力會逐步增加,逐漸成為ACG文化的一部分!
尚在排練中,便已然有商家找到李少傑,預約了相關的ACG音樂會等項目。
時間放在夏日,倒是完全趕得上。
畢竟,《敦煌·慈悲頌》的首演,初步計劃的是在十月末。
而目前五月份的時候,對於整套套曲,樂手們已然滾瓜爛熟,唯獨欠缺的是細節上,或是演出張力上的一些處理,而這些處理問題,並不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