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第24章 挖坑埋人第二十四天(1 / 3)

晏卿回複過後便關掉光腦去休息了。

也不知是因為換了一個身體還不是很適應, 還是原主本身就有些營養不良的緣故,這兩日晏卿總覺得容易累。

第一天晚上一口氣睡了三十多個小時,按理來說晚上多少會有些睡不著。

事實卻是在寫完更新後, 晏卿便覺得有些困了,今日也同樣如此,若不是中途強a強插一腳,晏卿早就已經休息了。

關掉星博的晏卿, 自然不會知道他的這句“不過皮毛而已”在星博甚至是整個星網引起了多大的討論。

甚至在晏卿回複發送出去的下一刻, 溯源便出現了相應的帖子——

《各位大佬們我又來了, 燕歸時的星博動態大家都看了嗎?各位大佬對燕歸時的“皮毛而已”怎麼看?》

“樓主:吃了一晚上瓜,我現在隻覺得腦子嗡嗡的,完全喪失了思考能力, 有大佬幫忙分析一下嗎?”

“1l:我記得你,昨天發帖問《玉盤珍饈》麵條的做法的那個人也是你吧?”

“2l:剛從燕歸時的星博出來,就想回論壇看看,果然看到了樓主發帖。

另外我剛在站內搜索了一下, 昨天發帖的人的確是樓主,樓主對燕歸時也是愛得深沉了。”

“3l:怎麼看?用眼睛看啊!至於分析……三樓表示三樓不會, 還是樓下來吧。”

“4l:樓下也不會, 還是等大佬吧。但是這個點大佬們應該都睡了,樓主可以等明天白天看看能不能有回複。

其實比起這次的瓜,我還挺好奇那個麵食的事兒, 昨天太晚了我就去睡了, 最後討論出結果了嗎?”

“5l:沒有,不過周教授和嚴教授白天都在那個帖子裏回複了, 說根據燕歸時放上來的全息影像, 的確與資料中記載的麵食十分相似。

但具體是不是, 他們還要拿到小麥之後再具體分析,估計過幾天就能有結果了吧。”

“6l:過幾天估計不行,小麥已經斷貨了,據說供應商那裏也沒存貨,要試驗估計還得再等上一段時間。

至於今晚燕歸時的瓜……說實話吃完下來挺震驚的,以前我還以為網絡作者的文化水平都偏低,結果沒想到還真是臥虎藏龍啊。”

“7l:樓上偏見的確不小,就我知道的就有好幾個高學曆的大神。最典型的就是一枝花,畢業於第一軍校指揮係,甚至還是他們那一屆的優秀畢業生。”

“8l:什麼?一枝花居然是第一軍校指揮係的優秀畢業生嗎?第一軍校哎!為什麼會選擇寫網絡啊?”

“9l:這有什麼好震驚的?不然你以為《壯誌淩雲》還有《軍校生》裏麵那麼多的專業知識是怎麼來的?

還有寫網絡怎麼了?你這是個什麼口氣?一枝花大神現實也在軍部供職,據說職位還不低好嗎?”

“10l:別吵了別吵了,重點難道不是燕歸時和強a之間的瓜嗎?

另外小聲比比一句,雖然強a被戳穿了我挺高興的,但是我覺得燕歸時那一句‘皮毛而已’是真的好裝啊!”

“11l:這是謙卑,無論是《玉盤珍羞》還是燕歸時今晚的幾條動態,都能看出其對戰前文化的了解。

越了解便越明白自己的位置,也就越敬畏越謙卑。

這句‘皮毛而已’恰恰說明了燕歸時本人對戰前文化的深入了解,同時也說明了戰前文化的龐大恢弘。

從燕歸時的話不難看出,這還僅僅隻是華夏的戰前文化而已。

不得不說,戰前文化的探索之路,還是任重道遠。”

在這個名為《對燕歸時的新動態怎麼看》的帖子出現在首頁的時候,溯源的網友都將它當做了星博大瓜的衍生。

無論是觀帖還是回帖,都相對隨意。

直到十一樓的回複出現,直接讓整個帖子都熱了起來。

原因無他,因為這個回帖的人,是被溯源網友成為溯源鎮壇之寶的何清言,何老。

與在星博中利用小手段將自己包裝成“權威”的強a不同,何老在現實中是星際第一學院戰前文化研究院院長的身份,在溯源論壇可以說是盡人皆知。

而溯源論壇的網友,對何老的尊敬,不僅僅因為何老的身份,同時還因為何老對溯源網友們的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態度。

每周,何老都會在論壇中開一個答疑帖,回答論壇網友對戰前文化的疑惑。

幾乎每次何老在答疑帖外的帖子現身,都會引起溯源網友的激烈回應,這一次也同樣不例外:

“12l:樓上何老真身?不是高仿嗎?前排合影!我這也太幸運了吧!”

“13l:原本還覺得燕歸時那句話滿是嘲諷,看完何老的話突然覺得很愧疚。

越了解越敬畏越謙卑……這可能就是我和大佬之間的區別嗎?”

“14l:何老!果然點進這個帖子是對的。但是我更關心的是,都這個點了,何老竟然還沒休息嗎?”

“15l:剛準備休息,家裏的小孫女就拿著星博熱搜來找我提問了,看完星博後一時興起去觀摩了一下《玉盤珍羞直萬錢》原文,一不留神就到這個點了。

即便是老人家,精力也不比年輕人差,偶爾也是能熬一下夜的。”

“16l:本來對《玉盤珍饈》不感興趣,看到何老這話,突然覺得我也應該去看看。”

“17l:我記得何老似乎也是主攻華夏戰前文化?所以燕歸時那個朝代順序表?”

“18l:對對對,我也想說這個,朝代順序表!這個是真的嗎?準確性能有多少?”

“19l:是真的,前年院內便找了一片相對完整的資料儲藏芯片,經過院內聯合信息部一起,已經成功將芯片搶救了回來。

芯片產於二十二世紀前期,其主人似乎是一名在校的曆史係學生,芯片裏保存了不少曆史資料,其中百年包括了朝代順序表,歸納總結下來,與燕歸時所發並無差別。

甚至就連燕歸時所發的《行路難》原作者李白,在芯片中也有記載。

但是因為芯片修複時間尚淺,其中部分資料還未完全複原,院內就還沒有對外公布,根據目前的進度,再有兩個月應該就會發公告了。

感興趣的小友到時候可以去戰前文化研究院官網看看。”

“20l:!!二十二世紀的資料儲存芯片?這不就說明儲存了大部分戰前文化資料?一百多年了,戰前文化的研究終於要有曆史性的重大突破了嗎?”

“21l:曆史係在校生的資料儲存芯片哎!用腳趾想想就能知道有多珍貴了!本來這麼多年看戰前文化研究一直未能進步多少有些心灰意冷,看到何老這番話突然又覺得有動力了!”

“22l:這種還沒公布的事應該是絕密吧?何老在論壇這樣說沒關係嗎?”

“23l:作為戰前文化研究院的學生表示並不是絕密,學院的人幾乎都知道有這個芯片啦,不過因為還在修複沒有公布給大眾而已。

而且絕密不絕密的,何老肯定比咱們清楚啦,真是絕密何老不會在論壇裏說的。”

“24l:何老你不說也可以,天知道我在看完何老這段話興衝衝打開戰前文化研究院官網,發現什麼也沒有,才看清楚消息公布還要再等兩個月的時候有多狼狽……”

……

同樣因為何老的現身,貼內的圍觀群眾逐漸忘記樓主發帖的初衷,回帖的重點逐漸開始向何老口中的“戰前資料儲存芯片”上轉移了起來。

而樓主在何老第一次回帖的時候,就已經差不多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此刻見到樓歪了,不僅沒有絲毫情緒,甚至還興致勃勃地加入了歪樓大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