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兩年多過去,但從婆母平日裏的來信可以窺見,徹哥兒必定還是個頑皮的性子。
李衡雖私底下問了乳嬤嬤和冬雪,堂哥姐的來由,但他們好似都不知道原因,也便沒有問出個所以然。
這幾日裏,夏季的暴雨連綿不絕,嘩啦啦的在屋頂上、地麵上擊鼓。
李萬氏隻得在房裏教李衡念兩句百家姓,李衡如今兩歲有餘,口齒伶俐得很,臨近啟蒙的年齡,李萬氏便每日裏教李衡那麼幾句,這時候就顯出李衡的特殊來。
叫李萬氏隻覺得自己,隻教了一兩遍,兒便能牢牢記住,驚訝之餘也深覺高興不已,更加認為她的兒子天資出眾,將來定會是個有出息的。
李衡心裏麵默默汗顏,這種毫無難度的事情,換做任何一個擁有成年人“芯子”的偽兒童,都是一件在簡單不過的事情了。況李衡也覺得無需裝作不會,她認為,這時代,早早的有一個聰慧的印象和名聲,對以後的路也會有益幾分,便沒有必要裝作愚鈍。
李萬氏正覺高興的時候,大丫頭雨雯便走了進來,慣例做了安才說道:
“夫人,外院的於媽媽來秉,外間來安國公蕭家的嬤嬤,來回夫人看是不是現在請進來。”
這位於媽媽是李弘文的乳姐,因有了這一層,李萬氏看其做事又還算妥帖,便索性放在外院裏管事,她的老子娘便是李弘文的乳嬤嬤,如今年歲大了,輩分也高,故留在了上京的二房院裏,打理二房的事情,也叫管束幾個婆子丫鬟。
雨雯這一說完,李萬氏略一想日子便知,大約是崔氏一行人已到達了徽州,忙讓乳娘林嬤嬤去請人過來說話,有林嬤嬤去領著,也不算失禮。
雨雯便扶著李萬氏落座於書房旁邊的待客廳,有小丫鬟細細收走書本筆墨。
不過片刻,林嬤嬤便領了人進來。
打眼一看,便見身著上好的藍錦緞做成的錦衣,頭發是一貫利落挽起來盤在腦後,發髻插著一根玉釵,頭發帶著幾分濕氣,大約下馬車的時候不小心帶了雨水,神情帶笑。
跟有幾分威嚴的林嬤嬤不同,林衡覺得這位蕭家來的嬤嬤給人很和善的感覺,大約蕭府也是因此派了這位,上門去拜訪各家的夫人門。
這蕭府嬤嬤進了門先笑著給李萬氏請安,又道了好。
林嬤嬤便笑著接過:“老姐姐,快別這般客氣,你且先坐著喝口茶”一邊攜著這嬤嬤的手落座,又有雨雯端了熱茶上來。
林嬤嬤是跟蕭府的這位嬤嬤是打了幾回照麵的,因此她說來這話就很合適不過。
一時俱都入座,這嬤嬤才笑語道來:“原是該早兩日便能到了,不料途徑同安縣竟下起大雨來,一行人便在那稍作歇息了兩日,眼看這雨收不住,才慢慢趕來了徽州。原說該我們夫人來拜訪您,因也是相宜的親戚,又不好冷落了其他家,便派奴婢上門先給夫人告個不是。”
李萬氏聽了也笑:“都是親戚家,我自是省得,你隻回去回你們夫人,待她這兩日裏梳洗整頓了,我便上門去。”
又問:“除了世子夫人,府上可還來了哪些人?”
除去了蕭叢雲自是不算,畢竟是女兒出嫁,按照習俗會來些弟兄姊妹們送女兒出嫁的。但蕭叢雲嫡親的哥哥們都是有皇命差務在身,怕是來也不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