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的府弟,曾國藩起名富厚堂,大門口懸掛著“毅勇侯第”四個金色大字。
富厚堂是曾國藩繼祖宅、思雲館後的第三個家,由弟曾國荃、曾國潢主持修建。
曾國藩已於同治三年賞加太子太保銜,賜封一等侯爵,其弟則為兄仿侯府規製,曆經數年,將富坨全盤改建為規模宏偉而結構緊湊的"侯府"。
整個建築像北京四合院結構,包括門前的半月塘、門樓、八本堂主樓和公記、樸記、方記3座藏書樓、荷花池、後山的鳥鶴樓、棋亭、存樸亭,還有鹹豐七年曾國藩親手在家營建的思雲館也蘊含在內,頗具園林風格,總占地麵積4萬多平方米,建築麵積1萬平方米。
其中代表性建築,主要有"白玉堂"、"黃金堂"、"萬年堂"、"大夫第"、"富厚堂"(曾國藩居住)、"有恒堂"(曾國荃居住)等。
富厚堂座南朝北,背倚的半月形鼇魚山從東南西三麵把富厚堂圍住。從遠看去,富厚堂好似坐在一張圍椅中。
周圍自然環境優美,後山上樹木茂密,古樹參天。門前是一片較開闊的平地,平地中有小河向東流去,平地四周峰巒疊嶂,群山環抱。
全宅土木結構,具有明清回廊式建築風格。房子坐西朝東,前麵是一片廣闊的田野,涓水悠悠環繞;背依半月形的小山,中植竹木,四季常青。周圍環繞高大的圍牆,人行通道橫貫東西。
進入東西兩宅門,是一個用花崗岩鋪成的半月形台坪,坪邊插著曾國藩故居大清龍鳳旗、湘軍帥旗、萬人傘等。
台坪外是一張半月形蓮塘,夏日荷花相映,有如泮宮。
台坪正中是前進大門,門上還懸掛著曾紀澤書"毅勇侯地"4個朱地金字直匾,所以當地人們稱之為"侯府"或"宰相府"。
進入前大門,有廣寬的內坪,坪內種植著奇花異草。通過坪中石板道,直達二進台階。中廳門上懸掛著曾國藩所書的"富厚堂"3個紅底金字。
正堂分為前後兩進,這是富厚堂的主體。
前廳名"八本堂",廳內懸掛曾國藩所書"八本堂"3個黑地金字匾額,額下是曾紀澤用隸書所寫其父的"八本"家訓:"讀古書以訓詁為本,作詩文以富厚堂聲調為本,侍親以得歡心為本,養生以少惱怒為本,立身不妄語為本,居家以不晏起為本,居官以不要錢為本,行軍以不擾民為本。"
中廳後麵是神台,五龍捧聖的神龕上,有曾紀澤直書的"曾氏曆代先親神位"匾;頂上懸著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皇上禦書欽賜曾國藩的"勳高柱石"黑地金字橫匾。
兩旁牆上還掛著賞賜的禦書"福"、"壽"二字直匾;神龕照壁上則是他於同治二年自書的"肅雍和鳴"白地藍字橫匾。
後廳兩旁是正房,一邊住曾國藩夫人歐陽氏;另一邊是其長子曾紀澤夫婦住房。
前棟左大門為南廳,兩側有4間正房,是曾國藩次子曾紀鴻夫婦住室;右大門為北廳,為曾紀鴻長子夫婦住室。
南北兩端還都有3層的藏書樓,南端是曾國藩的公記書樓和曾紀澤的樸記書樓,北端是曾紀鴻的芳記書樓,富厚堂的精華部分是藏書樓,曾藏書達30多萬卷,這是富厚堂的精華所在。
據說建房的時候,曾國藩兄弟對匠工師傅款待很好,而對一般徒弟則有所刻薄。
新屋建成的時候要誦“上梁文”,砌工老師傅盡讚美語,操著荷葉土音為之頌曰:“兩江總督太細喱,要到京裏做皇帝。”
富厚堂不勝豪華,就連曾國藩得知修屋花錢七千串而也不禁為之駭歎。
他在同治六年二月初九日的日記中寫道:"接臘月甘十五日家信,得知修整富厚堂屋宇用錢共計七千串之多,我不知道怎麼會花費如此浩大?真是嚇死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