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第16章 測試(1 / 3)

“這次花樣滑冰青少年大獎賽有七站分站賽,中國會舉行其中一站,我們作為主辦方可以給自家選手三個名額,但參加別的分站賽,就需要滑聯去運作了。”

這次內部測試賽爭得主要是中國分站賽的三個名額,而需要滑聯運作的那個出國的名額,就隻有最強者可以擁有了。

沈流和張玨解釋著:“要進總決賽的話,就必須參加兩站比賽積累積分,而且積分要是前六名,小玉,加油!”

張俊寶直接一些,他對張玨嗬嗬一笑:“聽著,你拿到參加兩站分站賽的名額,舅舅親自去省隊食堂提新鮮豬蹄子給你紅燒,你要能衝進總決賽,我給你燉肘子,你要是在總決賽拿到獎牌,我給你做一盆比kfc還香的雞汁土豆泥!”

因為省隊規定隊員不許外食,已經好久沒吃土豆泥的張玨不自覺的咽了下口水。

他伸出顫巍巍的小手:“一言為定?”

張俊寶和他擊掌:“一言為定!”

然後老舅把張玨的芋頭條沒收了,說是臨近比賽,不能讓他吃這些澱粉含量高的東西,省得他又吹氣球一樣的長胖,張玨看著老舅拆開袋子和沈流一起分享自己的芋頭條,滿心悲傷。

如果說哀兵必勝的話,那張玨今天的心態是真的很哀了。

因為大家都是青年組的選手,加上中國男單目前的實力也就那樣,張玨也沒啥心理壓力,畢竟哪怕是這會兒紙麵實力最強的金一哥,也未必是自己的對手。

這和技術都沒關係,主要是張玨自覺心態比較好。

金一哥此人,但凡是2014年之後的中國冰迷就不能不對他印象深刻,因為金一哥的技術非常全麵,有四周跳和高質量的3a,滑行、旋轉、表演一樣不差,怎麼看都是國際賽場上的一線選手,但他從沒衝進一線的咖位。

因為此人有一個重大缺陷,就是抽風,越是重要的比賽他越抽。

成年組之後還好點,青年組時期的金子瑄簡直是抽風機轉世,一場比賽能失誤三次以上節目完成度遠遠低於其他人。

所以金一哥明明實力很強,18歲之前卻一直寂寂無名。

張玨熱身的時候,魔都隊的幾個小男單已經開始上場了。

有意思的是,明明男單選材都是挑那些重心低的孩子,但這次過來的小男單,有一個算一個全比張玨高。

呃,不過這和張玨年紀最小也有關係,雖說選的是青年組的小選手,但大部分人都是14到17歲,13歲的隻有張玨一個。

陳竹作為曾經的中國女單一姐、也是國內第一個在世錦賽取得金牌的花樣滑冰運動員,在上世紀90年代就已經集齊了五種三周跳,技術相當過硬,教出來的學生也都看起來不錯。

沈流看了一陣,評價道:“這些小朋友的技術都很紮實。”

技術很標準、滑行也不差,旋轉方麵頗有陳竹的風格,但有一點,就是他們都太紮實了,以至於沒有個人風格,表演有點死板。

但好在對於青年組運動員來說,能好好地把技術動作做完,不要有大的失誤,在國內的教練們看來就已經不錯了。

其中石莫生的技術最好,他在短節目安排的三組跳躍分別是2a、3f與3lo+3t,均圓滿完成,跳3f時使用的延遲轉體技術也很不錯。

在他的表演結束時,教練們紛紛鼓起掌來。

如無意外的話,中國站分站賽肯定有石莫生一個名額。

小夥子下場時也很興奮,跑到教練邊上時被拍了拍頭,一個打扮時髦的女士摟著他滿臉高興。

張俊寶感歎:“南方那邊能滑得起冰的真的都是有錢人,陳竹上一節30分鍾的1對1課程就要700,一星期至少要維持三到四個小時的上課頻率,才能保證競技水平提升,一年下來就要20萬,這一家肯定經濟狀況不錯。”

張玨也知道石莫生家有錢,因為以他這個混過娛樂圈的前練習生來看,石莫生媽媽那一身行頭,連衣服帶包包、鞋子就已經超過了三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