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第十三章 眾人考驗(1 / 1)

荀彧先開口道:聽聞將軍來潁川是為了求賢,哪敢問何為賢?我心下明了,這是要考校我啊,也對牛人都有牛人的傲氣,看來要招攬他們必須讓他們信服。我思考片刻回答道:古之賢者莫過於孔聖,孔夫子周遊列國,倡導仁義,創立儒家,著有經典,是為天縱之聖。然我覺得孔夫子雖賢,卻非大賢。周遊列國卻不能保境安民;倡導仁義卻不能阻止戰爭殺戮;著有經典卻隻是紙上談兵。大賢者,若不能保境安民,不能輔佐君王,不能開疆擴土,不能讓百姓吃飽飯,是為庸才也。一言以蔽之是為: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

眾人都被震驚到,努力回想著剛剛說過的話,郭嘉率先開口:好見解,好詩句。接著鍾繇說道:好雖好,可是將軍現在這亂世何以平,何以治?這便是另一個考驗了。

“我以為亂世之源在於民心喪亂,自桓帝,靈帝以來民不聊生,適逢天災百姓更是易子而食;官場上,政令不通,欺上瞞下之事時有發生;軍隊上賞罰不明,士兵懈怠。百姓對大漢失望,官員隻顧謀取私利,士兵隻會欺軟怕硬。黃巾之亂為何一呼百應,從者眾,但凡百姓能活下去都不會造反,這是當政者的失職。

我意還天下以太平,還百姓以安康,還天下人一口飽飯。時雖投靠董卓,然此乃權宜之計,待時機成熟必除董卓,滅張魯,戰曹操,平袁紹,降孫堅,其餘等鼠輩則必不戰而降。”我嚴肅的說道。鍾繇聽後作揖道:將軍高論,在下拜服。

我看向郭嘉,現在隻剩他還沒開口。郭嘉知道我的心意,向我一拜說道:前者聞將軍高論,知曉將軍非池中魚,但這並不能打動我等,我等為何要出山助你,需知世家對你並不友好。

這句話直接把潁川賢才推到了我的對立麵,不愧是郭嘉!不過這難不倒我,我問道:不知諸位讀書,出仕所為何?荀彧道:出仕為官,為大漢盡心竭力;鍾繇說道:為了世家的延續和榮耀;郭嘉說道:為了施展抱負,改變這個天下。我接著問道:如果世家利益與你所願衝突或者對立,你該如何?

世家利益重要還是百姓生死,天下安定重要?天下亂,世家能獨存麼?民食不飽腹,世家能確保不民不反?秦奮六世之餘烈終一統六國平定天下,卻為何死後二世而亡;漢高祖比之項羽不如,為何能敗項羽於烏江,最終一統天下。

他們靠的是世家麼,不。秦武有白起,王翦;文有商鞅,張儀。漢初三傑:蕭何,張良,韓信。還有無敵的戰意,可用的民心。世家呢!牆頭草,在亂世世家隻能被宰割,但是在將來我承諾,會對世家有所保障,前提是世家要遵守規則。

眾人被這一番言論嚇了一跳,荀彧對郭嘉說道:從此言論看,荊侯有篡漢之心。但郭嘉卻說道:大丈夫當如是也,不破不立。這時荀爽首先打破這氣氛:你們回去今晚好好考慮,想跟荊侯去的明早來這。眾人離去,荀爽請我在書院居住一晚,明早便見分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