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章,涿縣練兵(1 / 2)

劉備突然想到,演義中曾提到過,張飛是屠夫,關羽未發跡前也不過是個賣棗的,肯定都沒什麼文化。

劉備計上心頭,向二人說道:“自古天下風雲人物,皆以文章傳世,如今你我三兄弟,既想成就豐功偉業,又想流傳千古,為何不以文章爭個高低?”

關羽遲疑道:“自古皆以年齡論大小,今兒我們要以文章論高低,這不好吧,沒這規矩啊!”

張飛卻不以為意,不管從哪論,他都是最小,就起哄道:“按文章排好,就按文章排,咱們開創先河,等老子死了,小輩們一拜把子,就想到是老子定的規矩,舒坦,就按文章論長短!”

關羽猶豫了片刻,看到劉備和張飛都主張以文章爭排名,就用手一縷美髪說道:“關某不才,略讀春秋,惠公元妃孟子。孟子卒,繼室……”

劉備當場石化,“你tm略讀春秋,你丫整本書都快背完了,你這叫略讀,我tm就隻知道春秋二字,裏麵寫的是啥都不知道,你這叫略讀?”

劉備現在是欲哭無淚,終於想起老祖宗傳下來的一句話,“盡信書,不如無書。”

“你丫的老羅,你小說裏關羽出場之前,不就隻是個賣棗的麼?他這春秋倒背如流,你讓我拿什麼比?四書五經,我就能背個三字經,而且還隻會個開篇!”

“老羅,你丫又不尊重曆史啊!”

張飛看著背誦完全篇的關羽,滿臉崇敬地喊道:“哥哥!”

劉備麵如冠玉的臉此刻早已憋得通紅通紅,氣急敗壞地說道:“以文論排名著實兒戲,我們以出身論大小!”

關羽和張飛異口同聲地疑惑道:“出身?”

劉備頓了頓,臉色恢複如初,信口胡謅道:“對,出身,我們結義的目的是為了建功立業,匡扶漢室,所以我們的大哥,必須得有一個合適的出身!”

張飛看了一眼麵如重棗的關羽,眼中閃過一絲狡黠的目光,說道:“有道理,我同意!”

關羽本還遲疑不定,看到張飛同意,也無可奈何地說道:“好,關某同意!”

劉備終於長舒了一口氣,如負釋重地說道:“劉備,字玄德,景帝之玄孫,中山靖王之後。”

張飛立即雙手抱拳施禮,滿臉崇敬地朝劉備說道:“翼德見過大哥。”

關羽也無奈地雙手抱拳施禮道:“雲長見過大哥。”

最終三人玄德為兄,關羽次之,張飛為弟。

三人焚香再拜,“我劉備,我關羽,我張飛,雖然異性,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隻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後土,實鑒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

這一拜,春風得意遇知心,桃花也含笑映祭台。

這一拜,報國安邦誌慷慨,建功立業展雄才。

這一拜,忠肝義膽,患難相隨誓不分開。

這一拜,生死不改。

曆史的車輪,拐個彎後,終於又重新回到了它該有的軌跡。

翌日,劉關張三兄弟聚集鄉勇三百餘人。

“大哥,咱們的財力隻夠養活這三百人,再多了就不行了。”張飛有些內疚地向劉備說道。

劉備看著自責的張飛,安慰道:“三弟,這就不少了,你家產已經散盡,做得足夠多了,大哥感激不盡!”

關羽看著校練場這三百餘人,轉頭向劉備問道:“大哥,這三百人誰來負責操練?”

劉備看著關羽和張飛躍躍欲試,猶豫一會兒,然後抿著嘴笑道:“一人一百,一月考較一次,輸了的請喝酒。”

關羽撫須大笑,“好!大哥,三弟,一言為定,一月後,雲長來吃你倆的酒。”

張飛豹眼一瞪,大聲說道:“二哥,誰輸誰贏還不一定呢,到時候輸了你可別賴賬。”

關羽哈哈大笑,“大哥,三弟,一個月後校練場見。”

張飛也不服氣地說道:“大哥,二哥,一個月校練場見,誰輸可不許賴酒。”

次日,劉備把麾下百餘人集中在村外空地,劉備望著空地的百餘人,有感而發,“這就是我的起步基石啊,我不要做演義中的劉跑跑,我不要寄人籬下,我要雄起,我要製霸大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