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明朝時期的出征相比,如今的宋朝出征,更像是草頭班子。
五代十國時期的戰爭,哪怕是滅國之戰,也都是局域戰爭。
趙德昭在明朝隨朱棣第二次北伐的時候,從應天府和北平,一共抽調了六十多座衛所的軍士,騎兵都超過二十萬,正規兵力在張北集結的時候,超過了五十萬,還有民夫五十萬。
光是為了協調大軍在路上的衣食住行,就需要有數十將領與沿途地方官員協調超過半年。
每一支軍隊每天行軍多少裏,需要多少糧食,多少大鍋,需要多少民夫運送補給,全都算的清清楚楚。
可是宋朝出征呢?不算潘美他們在潭州集結的兵力,趙匡胤各方協調,才抽調了六千騎兵,兩萬七千步兵。
趙德昭這裏有一萬八千新軍,全部加起來才五萬。
即便加上潘美在潭州的所有兵力,勉強超過了十萬。
兵力多少並不是最重要的問題,關鍵是如今的軍隊缺少後勤將領。
從他跟趙匡胤商議先南後北的政策,決定出兵南漢,然後,所有的問題都出現了。
因為邁腿就是出國了,所以這個時代的戰爭,除了基本的補給,後期的補給竟然全部靠搶。
大宋最先平南平,也就是襄陽以南的江漢平原地帶,每個士兵從襄陽出發,隻攜帶一周的幹糧,根本沒有後勤,全部靠搶。
潘美進軍湖南,這一路上也是打下一個區域,就搶一個區域,百姓不給糧就殺。
如今的湖南已經算是大宋的地盤,最南一直打到了郴州,可是有效的管理區域依舊在潭州(長沙)周邊。
郴州和永州一帶,土匪橫行,根本收不到糧食。
決定了要攻打南漢,可是沒有一個人想到過南嶺,征南漢,後勤從哪裏來!
每個人的想法都很單純,打得過就搶,打不過了,就退回來,反正我們是主動進攻。
聽到這些決議,趙德昭很失望。
宋朝朝廷的將領,大部分都還是一幫土匪,他們根本沒有這片土地是我們的,這裏的人是我們的臣民的認識。
大宋不是沒有糧食,特別是湖南湘江一帶,糧食很多,但是缺少統籌帷幄的手段,缺少運送補給的經驗。
確定南征之後,這半年來,除了訓練新軍,趙德昭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後勤統籌方麵。
新軍神機營,火器營一共成立了兩千五百人的輜重營,這些人的主要任務,就是要沿途征收糧食,民夫,然後護送糧草前行。
在這個時代建立後勤體係,難的不是安排任務,而是讓人們接受這個理念。
雖然現在有了轉運司,可是如今的轉運體係,粗糙的可怕。
趙德昭這邊培訓輜重營,沈義倫立即就安排了一大批轉運司官員來培訓,救過就是在軍校裏麵又開辦了一個後勤專業。
除了糧草補給,如今軍隊的其他後勤配給,更不值一提。
軍隊中隨軍的武器修補的鐵匠,皮匠之外,連基本的醫生配備都不足。
此番南下,更沒有人考慮過如何應對山間的瘴氣。
後世的人對瘴氣的了解不多,因為人口增多,許多山林都經過了多番開發,瘴氣幾乎沒有生存的土壤。
或許有人還聽過血吸蟲病,可是瘴氣卻早已消失在人們的世界裏。
但是在這個時代,瘴氣一直是製約人們發展的最危險自然存在。
西班牙大航海的時候,幾乎占領了整個美洲,為什麼要把巴西留給葡萄牙?就因為巴西的森林是人類的禁地。
非洲被歐洲各國占領了幾百年,中部非洲的森林,已經到了20世紀初才被他們征服。
在人類沒有踏足的區域,千百年來,那些落葉,腐爛的動物屍體,沒有天敵的毒蟲一代又一代地發展,形成了各種不同的瘴氣地帶。
除了已經習慣了當地氣候特征,有一些簡單防治的本地人,外人走進這片區域,就會中招。
趙德昭這裏有明朝中和子對瘴氣研究的大部分成果,利用中藥,可以有效防治七八種常見瘴氣。
這半年來,從各地大量購進中藥,給每個士兵的醫藥包裏麵,都配備了好幾種藥劑。
如今,萬事俱備,隻欠東風。
七月十六,宜出行。
這一晚,趙德昭一夜沒有休息。
上半夜安撫了兩個妻子,下半夜的時候,兩個還不滿一歲的兒子都鬧了起來。
這一離開就是一兩年,臨行之前,趙德昭也盡了一次當父親的責任。
臨天亮時,平日每天睡到自然醒的裴格安今天起的格外早,與趙德昭告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