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定了出版的事情,可以說是暫時把蘇陽堆在心頭的事情解決了大半,接下來的日子就是靜靜的等待《劍仙》出版,以及銷售成績。
盡管在帝國內,《劍仙》遠不及《天龍》和《射雕》名氣大,但是究其本質來說,《劍仙》對國人的吸引力卻比《天龍》和《射雕》來的要大,因為一個是武俠故事,一個是神話傳說,對於國人來說,長生不老飛升成仙一直就是無數人的夢想。
而現在武俠小說這一分類因為幾十年來無數作者紛紛湧入,早就被寫爛了,蘇陽的《天龍》和《射雕》雖然和以前有區別,但總歸還是武俠。
而《劍仙》卻大不相同,根源是《蜀山劍俠傳》,寫的是禦劍飛天,逍遙於世的仙人們,先天就比武俠搞了一個檔次,按理說受歡迎的程度要比《天龍》和《射雕》來的大。
而實際上也確實是這樣,但是並州娛樂報畢竟隻是一個省內的報紙,雖然銷量已經達到了全國一流大報的地步,但是他的地區性還是局限了它,在全國的銷售渠道總是不如那些先天定位就是全國的報刊雜誌。
所以雖然《劍仙》在帝國也非常火爆,但是主要還是集中在並州以及其周邊的兩三個省市,國內的其他地區幾乎見不到,但是僅僅這三四個省,其銷量就已經突破了一千五百萬份,比起那些在全國範圍內發行的大報絲毫不遜色。
而隨著蘇陽的名氣爆火,《劍仙》也引起了國內其他省市讀者的興趣,卻因為沒有渠道,而無法訂閱,即使偶有看到,也都是殘章斷篇,卻更是引得他們心頭癢癢,想要看到完整的小說,就這樣積聚到現在也差不多有半年的時間了,隻要是圈內的人,都可以想象得到,隻要《劍仙》實體書出版,那麼其銷量之火爆絕對是一個驚人的數字。
這也是王洛心和李雲海費盡心力也要把《劍仙》拿下的原因所在,隻有他們才是最了解這本書所蘊藏的潛力,因為從一開始就是王洛心跟著的,而且這本書可以說是決定了她的命運,所以對《劍仙》絕對沒有一個人比她更了解。
而那天談完之後,蘇陽每日裏不是在圖書館讀書積攢底蘊,就是在家裏練字養氣,過上個四五天總會去公司轉一圈,看看自己費盡心力招來的那些IT精英最近的成果,而學校蘇陽也就是半個月去一次露露麵,月底去參加一次考試,坐坐學霸,安安老師的心。
恍恍惚惚的時間就過了一個月,在此期間,張誌海和呂強兩人率隊終於按照蘇陽的意思搞好了華夏中文網,名字雖然起的不一樣,但是其頁麵以及功能都可以說是上一世起點的簡化版,畢竟是剛一開始,不可能把所有的功能全部用上,現在主要就是吸引讀者,提升網站的流量,等到知名度打開了再想其他的事才是正常。
不然的話,剛一開始就弄出了一大堆收費的項目,雖然這個世界的人版權意識強烈,但也不能把人就當成了二傻子,隨便一個不知所謂的網站,連載上幾本還不知道怎麼樣的小說,就貿貿然的把錢衝進去,那才真的是腦子有問題了。
所以一開始蘇陽的想法就是自己在網上連載幾個類型的小說,迅速提升網站的流量,把人氣帶動起來,然後先實行買斷的策略,對一些經典書籍進行買斷,經過一段時間的醞釀,再進行VIP製度,慢慢的規範網絡文學,使得一片混亂的網文,有一個統一的標準。
而既然要寫網文,又是這種網文的初期,還要創建幾個大的分類,所以蘇陽精心挑選了幾本小說,進行連載,就是要保證一下子要把網文的武俠、修真、曆史、科幻、都市、網遊等等的給撐起來,這一下子最少就需要六到七本小說,又要保證網站的關注度,這些小說的更新速度還不能慢,保底一萬,爆發兩萬,這就是說一天最少也要保證十萬字的更新量。
想想這個艱巨的任務,蘇陽就有種崩潰的感覺,因為這樣的更新在短時間內肯定是沒辦法見到利益的,隻有等網站發展起來了,才會有盈利。
“鬱悶了,這可真是自作自受呀,不過沒辦法,誰讓自己重生了依然是xx絲,要奮鬥,要突破世家大族的重重阻礙,把蘇家帶成一個大豪門,不辛苦不努力怎麼能成呢,到時候自己要做富二代的爹,富三代的爺爺,富四代的太爺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