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飄揚,整個天地都變得白茫茫一片,唯有九江城東站著黑壓壓的一片人,數也數不清楚,他們的穿著火紅的軍衣,肩上扛著燧發槍,神情堅毅凝重。
上百名士兵擂起了戰鼓,雄渾的戰鼓聲在這廣闊的天地間回響,如同冬日的雷鳴一般,驚醒了所有沉睡的生靈,蕩滌了世間的妖氛。
一杆杆高高的複漢軍大旗迎風飄揚,如同一團團火焰一般,席卷了整片大地,讓眾人的世界裏隻剩下白色與紅色,這是複漢軍所有士卒心裏的憧憬。
正是在這一麵麵火紅的大旗下,他們披堅執銳,攻城略地,一場場大戰下來,掠取世界一切的榮耀,一切的勝利,可是也有很多人已經倒在了路上。
“君不見,漢終軍,弱冠係虜請長纓。”
雛鷹營三百名學兵在陣前大聲吟唱著,這是寧渝將後世的知識青年從軍歌照搬來的,隻是對細節略略改動了一番,可是絲毫不會影響在這個時代傳頌。正因為這首詞實在寫的太好,很快便在整個湖廣境內飛速流傳,而複漢軍更是將這首詞譜成了曲,當做了軍歌。
“君不見,班定遠,絕域輕騎催戰雲!”
許多複漢軍老兵聽著這首軍歌,回想起了自己在戰場上的一幕幕,更是想起了那些並肩作戰的兄弟,他們有的還在,而有的已經埋在了地下,一時間心中升騰起了一股酸澀,甚至有人悵然落淚。
更多的士兵們加入了吟誦,他們的聲音也越來越整齊劃一,“男兒應是重危行,豈讓儒冠誤此生?況乃國危若累卵,羽檄爭馳無少停!”
寧渝在高台上望著台下的數萬人爭相吟誦,不由得眼角發熱。自起兵一來,從未有過如此激昂壯懷之時,他的內心裏如同火爐一般,恨不能將一腔熱血盡數揮灑於天地之間,以見證今日之壯舉。
“齊從軍,淨胡塵,誓掃韃奴不顧身!”
軍歌嘹亮,軍魂無雙,這正是寧渝自重生一來,所夢寐以求的東西。
從康熙五十八年春,到康熙六十年冬,寧渝不知不覺已經來到這個世界三年了,就連起兵,也有一年多,如今的寧渝,虛歲甚至都不到二十。
從剪下辮子的那一刻,寧渝便知道自己再也沒有退路,寧家再也沒有退路,除了不斷前進,別無他法,若是進不得退不得,便隻有一個死了。可是以一家興亡,卻要拖上這麼些人,寧渝心裏便明白,自己要立起複漢軍的大誌,否則天下人會不服,天下人也會不甘。
這個大誌不是僅僅推翻滿清,因為沒有分利,就沒有人真正願意跟著複漢軍一直走下去。想要團結更多的人,就不僅僅要利用他們的憤怒,還要給他們分利,讓他們得到甜頭。
當然如今的複漢軍也是這麼做的,每一個從軍的士卒,都會直接先發上十畝田地,當然前麵隻有使用權,隻有服役滿十年或者戰死才能真正擁有這十畝田,除此之外,每個月都有薪俸,雖然不是很高,可也足夠使用。
至於士兵吃的穿的用的,那都是寧渝十分關心的問題,不僅自己經常會去檢查後勤,也安排軍法司參與進去,盡管不能完全保證軍隊沒有貪腐的情況,可是至少保證了每個士卒都能吃飽穿暖,這些都在無形當中凝聚了複漢軍的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