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第一百九十三章 緩兵之策(1 / 2)

“封我父為楚王?我為漢陽公?還要誥贈我寧家三代父祖?”

寧渝捏著手中的信件,卻是有些哭笑不得,這康熙皇帝終於是撐不下去了,打著求和的主意來了,隻是這一番封賞卻有多少誠意,那邊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此時複漢大軍前鋒已經抵達了安慶城外五十裏,距離安慶城最多也隻剩下了兩天時間,嶽鍾琪便趕緊派人到複漢軍大營中,來麵見寧渝,表達求和之意,當然麵子上自然不是求和,而是勸複漢軍歸降朝廷,受朝廷招安。

當然,這一番舉動的真實目的自然不是真正招降,而是康熙皇帝眼看著自己做了六十年的皇帝,想給自己弄個台階下,至於後麵怎麼樣,那便是日後的事情了。

李紱在一旁喝茶,笑道:“不過是事急從權罷了,康熙無非是拿個空頭的楚王和漢陽公的名分,來換取主公退兵。想來康熙自己也心裏發虛,不敢跟主公打這一仗罷了。”

寧渝冷笑道:“如今我軍都已經打到了安慶城下,豈能說退就退?江南已經近在眼前,隻要取下江南,盡得江南錢糧,到時候康熙該考慮的可不是求和了。”

“眼下這還是沒有打夠,等到康熙大軍親至,打上那麼一兩回,恐怕康熙的條件就又不一樣了。”

李紱握著手中的鵝毛扇,在這寒冬臘月的天氣裏,還扇了幾下,又低聲道:“若是主公不允,也可修書一封,暫且先穩住嶽鍾琪,爭取更多的時間拿下安慶,以免康熙大軍提前南下接應。”

寧渝站起身子笑了笑,給李紱倒了一杯茶水,輕聲道:“昨日夜間軍情處發來了消息,康熙大軍已經在三天前動身,十萬大軍分兩路從六安和廬州南下,或許再過七八日便能抵達安慶。隻是昨日天色已晚,便沒有打擾先生休息。”

李紱搖了搖扇子,隨後道:“若真是如此,想來這求和之意也就不真不假了,看來康熙也是兩手一起準備,在給嶽鍾琪傳達求和命令時,大軍也開始南下,一手軟一手硬,果然老辣。”

“那就有勞李先生給嶽鍾琪修書一封,虛與委蛇一番,至於武昌那邊也寫封信,將前因後果表達清楚,以正人心。”

寧渝心中一動,便定下了主意,笑道:“這康熙皇帝終究是老了,否則以他年輕時的脾氣,斷然不會起求和之心,既然眼下向我求和,無論是真是假,都說明他對於此戰的信心不足,否則應該直接率軍趕來與我決戰便是。”

“既然康熙心虛了,我就再給他鼓鼓勁,怎麼說,也不能讓他再過個康熙六十一年吧。”

“大軍啟程,爭取明天趕到安慶城下!”

......................................................................................................................

張遠奇自從帶著人投了複漢軍之後,也曾受到過寧渝的接見,可是由於軍務繁忙,並沒有細細詳談,也沒有拆分他的隊伍,隻是將他帶來的兩千多綠營進行了裁汰,隨後給了張遠奇一個獨立守備團的編製,讓他當團長。

不過除了這些以外,便再無其他的動靜,眼看著又要回到安慶城下,卻讓張遠奇心裏多少有些怪異,這複漢軍莫不是讓自己這個所謂的獨立守備團來打頭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