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5.第四百三十三章 今非昔比(2 / 3)

可是現在寧渝帶著後世的眼光而來,自然不存在選擇的問題,他在同諸臣以及杜闊談論時,所提到的畜力與機械之間的差別,便是最好的反駁。

隨後的兩天時間裏,寧渝在眾人臣的陪同下,接連視察了多家軍工廠,對於目前的軍備水平也有了一定的認識,這讓他對於北伐之戰,卻是越發有信心了。

.......

在中俄邊境上,一座新建的小城正在拔地而起,大大小小的房子顯得十分簡陋,除了處處透露著俄羅斯的風格,並沒有其他更出色的地方,至於在城池中央剛剛建好的教堂裏,一座高大的十字架正在被豎起來。

這座城市的名字用俄語叫做恰克圖,而在中文的意思裏有茶的地方,而在恰克圖的旁邊便是喀爾喀蒙古土謝圖汗部,因此這個名字的隱藏寓意,便是一座為中俄貿易而生的邊境小城。

在過去的時候,恰克圖這裏隻是一片荒地,然而在康熙四十三年的時候,便已經開始有俄國商隊從恰克圖、庫倫、張家口一線進入北京進行貿易,後來隨著貿易的興盛,這條便捷的商路,也逐漸成為中俄商業貿易的主要通道,而恰克圖也就隨之拔地而起。

正因為恰克圖是一座為邊貿而生的城市,因此這裏的大街小巷裏,到處都是商隊的駝鈴聲,當中大部分都是俄羅斯人,但是也不乏中國人的身影,其中絕大部分都是來自山西的商人,他們借助蒙古的貿易渠道,來到了恰克圖這座邊境城市,為的便是能夠參與到對俄貿易當中。

早在明代的時候,晉商便經常參與到“九邊貿易”當中去,對蒙古有很深的了解,甚至很多人本身都懂蒙語,除此之外,晉商由於對清廷幫助甚多,因此在清廷內部也有很強的人脈資源關係,因此早期的對俄貿易,他們也開始自發的參與進去。

這幫晉商在參與到邊境貿易的時候,通常都是進行販茶,他們從福建、兩湖采購茶葉,用肩挑、車載、船運的方式,一路運到張家口,然後通過駝運的方式一路運送到漠北蒙古、庫倫以及恰克圖等地。

在恰克圖這樣的小城裏,通常有一點點動靜都會引得滿城風雨,而最近在恰克圖裏最大的消息,便是東西伯利亞總督沙耶洛夫,以及從莫斯科來的特遣全權大臣內廷大臣伯爵薩瓦務拉得思拉維赤,二人一同抵達了恰克圖,與之隨行的還有一千五百人的衛隊和五百多人的使團成員。

對於在恰克圖的俄羅斯商人而言,東西伯利亞總督沙耶洛夫是一個相當讓人厭惡的總督,他們的經商路線通常都會從遙遠的莫斯科一直到抵達到恰克圖,而在這一經商的過程中,常常跟這位精明到近乎於狡猾的總督打交道,對其的手段和貪婪都早有領略。

在東西伯利亞地區,到處都充斥著流氓和惡棍,而東西伯利亞總督沙耶洛夫顯然是惡棍當中的惡棍,他規定所有前往恰克圖進行貿易的商人,都需要收取一部分的稅,而且除了交給總督府的稅之外,還需要交上一筆單獨給總督大人的錢,美其名曰讚助費。

從莫斯科來的商人當中,自然也有不願意交這筆錢的人,可是一旦不交錢,不僅貨物被扣留,甚至連人身都有危險,因此許多商人不得不忍氣吞聲交錢了事。

當然也有一些商人,對此極為不滿,便向莫斯科方麵報告了西伯利亞總督沙耶洛夫的惡行,可是卻一直杳無信息,沙耶洛夫也沒有得到來自莫斯科的處罰,繼續好好當著他的總督,反倒是舉報者常常就此失蹤,由此很多人也就明白了過來,在東西伯利亞,千萬不能招惹總督大人。

然而就是這麼一位臭名昭著的總督大人,在麵對從莫斯科來的內廷大臣伯爵薩瓦務拉得思拉維赤時,卻近乎於一種諂媚的態度,恨不得跪下去舔對方的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