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2.第六百六十章 國谘院的確立(2 / 2)

至於究竟能試探出什麼東西出來,那就是後麵的事情了。

.........

革新十五年四月十八,在經過了漫長的準備和猜測之後,國谘院厚重的實木大門終於被徹底打開,三百八十七名身穿盛裝的國谘委員終於被推舉了出來,其中既有來自地方省份的代表,也有來自軍方的代表,以及還有各行各業的代表,人人麵帶欣喜之色,朝著國谘院內走去。

國谘院大議堂裏麵麵積十分寬廣,擁有足足六百六十六個席位,分成了上下兩排,其中上麵一排專屬有爵位在身的勳貴代表,而下麵一排則分屬地方代表和各行各業當中的代表,因此時人又將上麵那排稱為上國谘院,下麵那排被稱為下國谘院。

上國谘院同下國谘院在地位上並沒有什麼不同,不過在權力分布上存在一定的區別,即上國谘院本身無提案權,隻有審查下國谘院通過法案的權力,而且當上國谘院不同意下國谘院提案時,也無法直接否決掉,隻能呈遞給皇帝進行終審。

當眾人紛紛坐定的時候,三聲沉悶的鼓聲從主席台上傳來,這代表著國谘院籌備委員會主席即將要上台,眾人不由得紛紛抬眼望去。

擔任國谘院籌備委員會主席是正是老首輔寧忠景,他的頭發帶著些許花白,不過精神頭卻十分不錯,站在國谘院主席台上時沒有絲毫顫顫巍巍的感覺,手中的木槌更是有力地朝著桌麵敲了下去。

“根據陛下諭旨,革新十五年國谘院正式成立,全場國谘委員合計三百八十人,今到三百八十七人,本主席宣布,此次國谘院大會正式開始!”

“砰——”

隨著一聲清脆的木槌聲傳來,眾人不由得心頭一顫,他們神色中帶著些許的激動,望著頭頂的主席台,輕輕發出了一聲歎息。

“終於,國谘院終於成立了.......”

國谘院的成立意義自然是十分重大的,它本質上代表著皇權的一次主動割離,也是相權本身從法律上得到了實質性的確定,也就說皇帝在此之後即便想要對內閣進行插手,也需要先通過國谘院的確定,否則命令將無法正式通過。

當然,皇帝也可以選擇將國谘院進行解散,可是解散之後也需要重新推舉國資議員,而到時候再組內閣,也需要通過國谘院的確定,否則這事照樣辦不成。

對於寧渝而言,這自然不會對他的權柄存在任何的影響,可是對於後世其他的皇帝而言,卻相當於將皇權進行了一定的束縛,將相權從原本編製的籠子裏放出來了一部分,這固然有損皇帝本身的權威——可是這也代表著大楚的治理方向將會更加有條理,不會受到一些無能皇帝的影響。

因此,當國谘院的大門關上之時,崔萬采此時卻滿臉欣慰的站在了門外,他固然進不去這裏麵,可是他知道自己已經為後來者鋪墊好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