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新二十五年式後裝線膛炮改進了炮閂,使得炮彈可以通過後裝的方式填充,此外還創新性的采用了纏繞法工藝,即區別於之前的整體生鐵鑄造式火炮,而使用熟鐵的外套包裹鋼製的內筒,極大的增加了炮身的強度和韌性,可在承受相同膛壓的條件下減小炮身的重量。
另外在膛線方麵也進行了升級,它采用了螺旋線,炮彈也從原來的圓形變成了錐頭柱體長形爆炸彈,這樣一來螺旋膛線可以使彈丸旋轉,飛行穩定,提高了火炮威力和射擊精度,增大了火炮射程。
當然這些詳細的技術方麵因素,寧渝並不是知道的很詳細,而寧承廣也隻是問了問,很快一陣緊急的集合號聲響起,隻見在山坡後麵,一群群穿著紅色軍服的國防軍軍人們正在朝著集合地點湧去,他們肩上背著野戰行囊,雙手持著火槍,頭上的軍帽上繡著團龍標記。
很快,第二十七師師長寧祝言快步走了上來,他的衣領上佩戴著大校軍銜,袖口上也有四道金黃色的綬帶,他站在了寧渝等人麵前,行了一個莊重的軍禮。
“啟稟陛下,第二十七師師長寧祝言報到,第二十七師全體官兵一萬零三百人正在進行軍事演習,請陛下下旨。”
“你們繼續吧。”
寧渝語氣淡淡的吩咐道,隨之寧祝言便行了一個軍禮,轉過了身體朝著遠方做出了一個手勢,而寧承廣和伊麗莎白則是好奇地望著遠方的軍事演習,這是時隔許多年他們才有機會看到的一次大楚軍事演習,自然很有吸引力。
遠方的炮火聲再一次響起,轟隆隆的聲音伴隨著國防軍們新式的作戰方式,就這麼展現在了眾人的麵前,散兵戰術加上塹壕戰方式,使得寧承廣和伊麗莎白臉上浮現出一絲愕然,他們隱隱約約的意識到,未來的戰爭形勢已經發生了變化。
.........
革新三十二年(1755年),自從奧地利王位結束後,歐洲已經享受了三年的和平時光,可是這三年時間裏麵,歐洲並沒有解決任何實質性的問題,僅僅隻是動搖了各國的部分根基問題——比如奧地利在波西米亞和意大利的地位不穩,而普魯士則反複因為西裏西亞承受巨大損失,英國由於同法國之間的戰爭,導致漢諾威、印度和美洲的地位有所下降。
明麵上,《亞琛條約》雖然得到了簽訂,可是它並不具備太強大約束力,而且此時的歐洲已經不再恢複均衡,民族主義開始在英過、法國以及普魯士出現,他們在狂熱的情緒下對於戰爭有著一種強烈的要求,他們要拿回一些自己要拿回的東西!
像英國希望能夠奪取法國在印度和美洲的殖民地,而法國這是希望吞並英國國王在歐洲的世襲領地漢諾威,保護法國在美洲和東印度的殖民地,普魯士則是想要吞並薩克森,將波蘭納入自己的附屬國,奧地利則是希望能夠收回已經被普魯士奪走十五年的西裏西亞。
“寧可賣掉最後一條裙子,也不會放棄西裏西亞!”
瑪麗婭·特蕾西亞毫無疑問是一個堪比武則天的女皇,她雖然在先前的談判中答應割讓西裏西亞來結束戰爭,可是她骨子裏哈布斯堡的血液卻使她根本沒有真正放棄,而是將和平當成了一次停戰,對於她而言,這些年除了恢複奧地利的實力以外,便一直在進行著堪稱瘋狂的備戰。
作為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後,瑪麗婭·特蕾西亞已經得到了所有奧地利人的認可,她在顧問大臣豪格維茨的幫助下,在戰爭期間就果斷推動了相關的行政改革,從1745年開始就建立了特蕾西亞學院,讓一些出身普通但是頗具才華的平民進入到行政機構當中,而且也針對農民進行了改革,因此使得奧地利的國力得到了迅速的恢複。
當然,最值得一提的是,瑪麗婭·特蕾西亞對於軍隊十分重視,她時常親自常巡視軍隊營地,用皇家和女性的身份鼓勵更多的人參與到軍隊當中,鼓舞士兵的士氣,還讓列支敦士登親王自願花費20萬的財產,為她組建一支裝備齊全的炮兵部隊。
而這一切,都是為了奪回西裏西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