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3 第1346章:道心不穩(1 / 2)

如果一切不是為了裝逼,那就毫無意義。

方才沈傲這首詩詞的大意可譯為:極目遠眺,我們的中原故土在哪裏呢?哪裏能夠看到,映入眼簾的隻有周遭觸之可及的一片美好風光了。“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這是問答句,先問後答。“不盡長江滾滾流”,這句話在說千古興亡事總在那裏變化著,而隻有長江滾滾流,永遠不變。自古以來,不知道經曆過多少朝代興亡的事變,都像無窮無盡的長江一樣滾滾地流過去了。

當年孫權在青年時代,做了三軍統帥。他能占據東南,堅持抗戰,沒有向敵人低頭和屈服過。天下英雄誰是孫權的敵手呢?隻有曹操和劉備而已。這樣也就難怪曹操說:“要是能有個孫權那樣的兒子就好了!”

恰逢亂世,這樣的一首詩,既表達了對古往英雄人物的歌頌,又表達了自己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樣金戈鐵馬,收拾舊山河,為天下效力的壯烈情懷。

再加上沈傲吟誦這首詩詞時,可是加了特技的。他故意把至尊君臨的氣場,施加在自己聲音之中。

僅是一首詩詞吟誦完,師妃暄心中便是一顫,連忙運轉慈航功法沉心靜氣。在剛才,她的心竟是不由自主的被沈傲的聲音所引起了一番悸動。

沈傲將師妃暄的神情盡數看在眼裏,嘴角微揚,再次開口道“今日得見秦兄,故而令在下有些靈感如泉湧呢。我這又想到了一首詩,索性一並為秦兄道來吧。”

話畢,沈傲再次吟詩道“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此水幾時休?此恨時已?隻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如果說,第一首詩還隻是為了裝逼,那麼第二首,挑逗的意味就十足了。雖然師妃暄現在化身的是秦川,未必會懷疑沈傲的不懷好意,但這首《卜算子》,卻仍舊令她心神又一次的大亂。本來已經運轉功法,沉心靜氣的師妃暄,在聽到沈傲的第二首詩詞之後,頓時道心又再次失守。

讓師妃暄道心失守的既是沈傲的詩,又是沈傲的人。

這是一種美的吸引,而對美的向往,是人的本性,慈航靜齋本身並沒有要求人斬斷七情六欲,隻是因為功法的原因,會漸漸的對一些東西失去興致而已,這就是所謂的脫俗了。

所以,像師妃暄,還有後來的秦夢瑤,那都是想愛就愛的,喜歡就是喜歡,保持自己的本心,喜歡一個人並不會對她們有什麼影響,困難的地方就在於如何讓她們愛上。

隻不過,慈航靜齋功法越修煉到後麵,也就越清心淡欲。唯一不會失去興趣,或許就是對天道的追求吧。所以,就算你是她的愛人,她可能也會就那麼離開你的。

不去說那些遠的,如今的師妃暄才剛剛出山,不僅劍心通明差遠了,甚至連心有靈犀的境界都還沒有達到。所以才會被沈傲的氣息感染和氣勢弄的先後兩次道心失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