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上馬修又是提包,又是買單,做足了狗腿子的標準。吉珠雖然一直拒絕,但都被馬修用熱情的肢體動作給阻攔了,到最後,吉珠也隻能隨他。
等著上菜的時候,在佟書恒的示意下,馬修忙不迭的從隨身公文包裏遞出了一疊手稿。
這疊手稿,是他花費了三年創作的動畫劇本。
吉珠其實並不喜歡這種有點“走後門”的方式,但他的性格一向吃軟不吃硬,這半天的逛街途中,馬修和佟書恒極盡討好之能,雖然他並沒有覺得自己欠他們什麼,但如果隻是想讓他看看這劇本,他並不太介意。
見吉珠接過劇本,馬修和佟書恒互覷了一眼,舒了口氣。
店裏放著舒緩的和風音樂,帶著白色廚師帽,穿著和袍的店長在吧台不停的翻滾著手上的食材。柔和的燈光,讓店裏充滿著溫馨的意味。
吉珠喜歡這種環境。幹淨,清爽,雅靜。
吉珠也總算明白,難怪日本和食明明不在世界三大菜係之中,但在歐美地區,和食依舊是高檔餐廳,遠超中餐給老外的印象。
光是這營造環境上,50%的中餐廳就已經輸了。
等打量完周圍的環境後,吉珠才將目光放在麵前的劇本上。
馬修知道吉珠懂日語,便準備向他解釋自己劇本的創意以及故事梗概。
佟書恒深知自己好友的嘮叨程度,趕緊阻止了他,如果他真開始誇誇其談,小老板鐵定會心生厭煩。
吉珠拿起劇本,劇本上麵標注有“日本工學院,動畫劇本係專屬”,正中間工整的寫了一排中文字,馬修。
翻開第一頁,最上方是劇本的名字。
“晶體邊緣。”名字含義未知。
吉珠繼續往後翻。
劇本畢竟是劇本,隻有序章交代了內容梗概,後續都是鏡頭表現,以及人物台詞。每句台詞上都有一幅簡略畫,表現動畫的鏡頭,吉珠隨意一番,記載之書立刻開始運轉,一共五十二頁的劇本,有六百多幅簡略畫。
“這都是你自己畫的?”
馬修點頭,“沒錯,我用了三年時間,畫了617幅……”
馬修絮絮叨叨說了三分鍾,如果佟書恒沒有打斷他,估計他會說的更久。
為了這個作品,付出的努力倒是很認真,吉珠暗忖。
有配圖,加上台詞,吉珠倒是很快就進入了閱讀狀態。
等看了一小半後,吉珠總算是理解劇本名字的含義。
這是個典型的歐美科幻故事,充斥著泛大陸的個人英雄主義情結,跟一眾的歐美劇、歐美動畫差不多的類型。
整個劇本充滿著:對抗、探索、解密、武裝與超能力。撇開時代背景以及大場景,倒是有點像《X戰警》。
之所以叫晶體邊緣,其實就是人類的身體曝露在宇宙輻射中,有可能會獲得超能力,超能力各不相同,雖然帶來了力量,但也有限製。
比如,超能力使用過度,就會造成肉身晶體化。而晶體邊緣,就是指介於晶體和人身之間的狀態。如果意誌戰勝了晶體化,那麼肉身不僅會恢複,超能力還會越發強大。如果意誌無法戰勝晶體化的侵蝕,那最終隻能化作晶體,成為其他超能力者的盤中餐。
沒錯,就是盤中餐。晶體化的超能力者,如果被同質性的超能力吞食,吞食者的超能力會大大的增加。但這也有弊端,一旦你吞食了晶體,後患也是無窮,比如:當你處於晶體邊緣時,晶體的侵蝕力度會大大的增加。
雖然《晶體邊緣》類型和歐美泛濫的差不多,但就創意和故事性而言,倒還蠻有趣的,如果做出來的話,應該能夠賣座,歐美市場說不定也能打進去。
不過……這種個人英雄主義的劇本,搬上大熒幕拍成電影,會比製作成動畫更賣座吧?吉珠心底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