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已經不早了,酒吧裏麵,幾個朋友們手裏都端著酒杯,一邊喝著酒,一邊聽著坐在中間的利維在高談闊論的談著他的電影構思。他們都知道,這是利維準備了很久的,對這部電影,他有很多想要說的話。
利維想要拍攝的《竊聽風暴》這部電影,是一部講述兩德合並前,東德對文化創作領域的秘密竊聽的電影,這部電影的劇情其實頗為簡單,就是文化部長看上了一個女演員,為此要陷害她的劇作家男朋友,讓秘密特工監聽,特工在監聽後,決定幫助幫助劇作家脫罪。
這個故事,並不複雜,卻有著很不錯的藝術性的。電影中的三個人,特工,劇作家,女演員,都有著一個漸變的過程。特工從一個冷酷無情的特殊工作者,變得軟化的過程,劇作家從深受總理器重的文藝作者,變得開始激進的過程,再加上女主角從一開始為了演出機會向文化部長妥協,到醒悟過來,斷絕了和文化部長的來往,再到被捕後在壓力下招供,這三個人的變化,是三條不同的線,如果使用足夠好的對比,戲劇性製造,以及懸念製造的手法,更好的展現人物的心理變化,這部電影的藝術性和思想深度,都是很高的——曾經有評論說過,如果21世紀前十年的電影隻留下三部,那麼這麼這絕對應該是其中之一,這話一點也不算過譽。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能夠把這部電影的內容全都展現在觀眾們的麵前才好。沒有足夠好的演員,好電影也不太可能展現出來應該有的風采。在原本的電影中,表演這個角色的演員,因為自己在東德時期就被自己的老婆監視過,所以對這個角色的理解非常深,表現得也很好。可現在,利維想要拍攝一部美國版本的電影,不能去找德國演員,再想要找到一個可以演好這個角色的人,也不容易。
“這個角色的身份,是一個負責監聽,審訊,秘密工作的秘密警察。這樣的角色,首先得一個要求,就是必須做到喜怒不形於色,除非心情特別激動,否則必須時刻都沒有表情。可是,沒有表情的要求的同時,他還得展現出來人物心情的漸變過程。從一開始的堅定,到中間的迷茫,再到最後的反叛,這個過程,也不能表現不出來。這個演員,必須得能夠做到麵無表情的,把人物心理全都展現出來。”
電影開始拍攝前,利維當然也要和克拉克說說,自己對幾個人物的想法,他對主演的這個要求,讓克拉克聽的直皺眉,甚至已經有些搖頭了,“這個要求太高了,一般人演不好。”
“所以我說,我去找演員。其實,我已經想好了,讓誰來出演這個角色了。”利維喝了一口酒,繼續說了起來,“我希望讓凱文·史派西演這個角色,你覺得合適麼?”
“凱文·史派西?他的話當然沒有問題,可是,他會來麼?”
聽到了利維選定的人,克拉克現實一陣興奮,然後就是皺眉了。
這個演員當然沒有問題:凱文史派西這幾年正是表演的黃金時期,先是七宗罪,再是非常嫌疑犯,他在這些電影中遊刃有餘的表演,都證明了他是一個非常好的演員。他的角色,也大多都是透著狡黠和從容的角色,他的氣質和演技,演這個劇中的特工都不成問題,他肯定能演好。
隻是,比較大的問題在於:他去年剛拿了奧斯卡,名氣正大,利維的電影公司隻不過是剛剛拍攝電影,請他來,他肯來麼?
“我認為他沒有不來的理由。我們不缺錢,支付給他的片酬不會讓他失望,而他選擇電影也得看劇本,我也讓亞曆山大把劇本想辦法交給他的經紀人,能不能說服他,就看劇本的了。”
利維說付得起他的片酬,這一點也不假:史派西雖然是好萊塢公認的好演員,演技出眾,名氣不小,不過因為他的銀幕形象不算太好,嚴重製約了他的片酬。自從出道以來,史派西演過讓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基本上都是反麵形象。演多了反角,他的銀幕形象已經定型為了一個怪叔叔的形象,形象破壞的比較厲害,也就導致了他的片酬不算太高。
美國電影界在別的方麵也許和電視圈子差距很大,但是在錢的問題上,也是一樣非常現實的。演員獲獎,獲得好評,地位高了,可以去演講,可以去授課,可以代言,那些電影管不著,電影管的就隻是一件事情:你能夠給電影帶來多少票房?有票房,才有片酬。有號召力,什麼評價都是耳旁風,比如萊昂納多,就算奧斯卡和他都結仇了,他還是一樣拿兩千萬票房。沒有票房號召力,演技再好也是白費。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西恩潘,得獎一大堆,片酬卻很少超過五百萬。史派西這樣的演員,也是比較接近後者的,雖然名氣大,可片酬卻超不過一千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