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電影拍攝的真的不錯,難以置信有人可以這麼好的拍攝出來1984的場景——1984那部小說你看過嗎?我敢打賭,導演拍攝這部電影的時候,肯定有向那部電影致敬的想法。”
“一個新手導演,竟然可以拍出來這麼好的作品,真是令人驚奇。看到最後威斯勒送信的時候我都快哭了,難怪凱文·史派西說這部電影是比洛城機密更好的電影,他演的可真好,冷峻和溫柔竟然可以同時體現出來。”
比起來爆米花電影,藝術片給人的觸動會更多一些。即使是電影已經散場了,走出電影院的人們,還在不停地談論著這部電影的種種細節。
“要是最後兩個男主角見麵說話就好了,德萊曼應該謝謝威斯勒的。兩個人一輩子都沒有說到一句話啊……”
“托馬斯·哈代不是說過‘呼喚者和被呼喚者彼此是最難聽到的’,他們兩個人本來就是互相影響,互相拯救的,一個拯救生命,一個拯救靈魂,謝什麼啊,彼此不見麵,我倒是更喜歡這個結局。”
“不管怎麼說都是好電影了——這樣的慢節奏,燈光出色,構圖漂亮的好電影可真是難得,把政治片該有的莊嚴肅穆全都表現出來可不容易。”
觀眾們的討論,全都是對於這部電影的稱讚之聲。而觀眾們的評價都是如此,媒體又怎麼可能會是別的評價?
當十二月六日的早晨到來的時候人們就發現,各大媒體的娛樂版上,竊聽風暴這部電影的評論,全都占據了最為重要的位置,而且,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了好幾天,各地的媒體,全都在報道著竊聽風暴的一切消息。
“今年最好的電影,結構清晰,人物生動,不容錯過的經典之作。”
在電影的播映結束之後,各大媒體的評論,自然也馬上就出現了。《洛杉磯時報》對於電影的評論相當的高,他們直接就用了今年最後的電影來形容這部片子,各種溢美之詞全都充斥其間。
“凱文·史派西既《洛城機密》之後的又一力作。”
在前一段時間,還有人之一,凱文·史派西接戲實在太過於頻繁了。很多人甚至在擔心,凱文·史派西在《洛城機密》裏麵造就的成功,會因為他接拍了這一部電影而受到影響。不過,在這一部電影上映了之後,人們再也沒有類似的想法了:這部電影給史派西帶來的成功,絕對不下於洛城機密。
“深刻無比,壓抑氣氛下的溫情。”
《紐約時報》較為關注政治題材,對背景時代,顯然更加看重。而他們也得承認,這部電影,無論是從新穎的程度上,還是從時代的厚度上,都已經做的非常出色了。
“電影的每一個演員,都是水平出色的演員,演員們的素質,讓人驚歎。”
《舊金山紀事報》則是把重點對準了演員們的表演。這部電影的幾個演員表演的都非常到位,凱文史派西在演完了電影之後,立即就被人舊事重提似的開始討論著他到底是不是應該拿到奧斯卡最佳男主角,而休傑克曼和查理茲塞隆在電影中極為符合自己身份的出色演繹,也讓他們一夜之間聲名鵲起。
“唯一的美中不足,是電影沒有就社會製度的問題進行更深入的討論,而是淺顯的停留在人的善惡的層麵。雖然這部電影閃爍著人性之美,可是卻忽略了更深層麵的分析。”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媒體都是一片頌揚的,《休斯頓郵報》對於利維的電影就有些不同的意見。他們看起來電影還是有些過於淺薄了,不夠深刻。隻是,這樣的話語,利維隻是笑笑就過去了。
說這話的人,現在驕傲感十足,不過等到以後再看吧。斯諾登現在對這樣的話肯定笑而不語吧?東德監聽不好,難道美帝的就是民主的監聽,無比正確麼?
本來利維討論的就不是那些,何必理會這種聲音。導演的意圖都沒有讀透,非得套上自己的一套是非觀來評論,這些人也沒有什麼可理會的。
比起來那些,倒是一些和利維有關的評論更值得關注。
“細致而穩重的電影勾畫出了莊嚴美感的主題,電影的鏡頭語言好的可以用來做試聽語言教材,很多地方嚴謹的需要仔細研究才可以品味出味道,燈光,配樂,構圖全都是一流,導演的野心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