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節 科技發展(1 / 2)

如果問一個生活在21世紀的人,超級英雄電影是什麼,恐怕每個人都會立即想起來那些特效非常好的大製作高票房電影,同時,人們對於漫威和DC這兩家英雄製造工廠的印象,也是兩個賺錢到了盆滿缽滿的大公司。可是,在現在,1997年這個時候,漫威公司的經營狀況卻可以說是非常不好的。

從96年開始,漫威公司就一直都處在破產邊緣,因為經營不善,甚至在96年,為了錢不得不和DC合作,讓漫威和DC的英雄們,一起出現在同一個舞台——或者是說,讓漫威的英雄送去給DC英雄刷成就——到了這部窘迫的地步,漫威公司自然也就沒有選擇,必須得考慮把漫畫角色賣出去。

在這一段時間,漫威賣了不少的版權——蜘蛛俠,刀鋒戰士,惡靈騎士,超膽俠,懲罰者,全都是這段日子裏把版權賣出去的。這些賣出去的版權,日後也成了漫威和其他公司長期扯皮的事情之一。而利維此時想要維持特效公司的開銷和研究,買下來一部版權應該也不難。

如果買下來了版權,就算是利維自己不想導演,而是找來別人導演,這可以算做事公司的收入。本來利維以為,亞曆山大會對這個想很支持,可是這個想法在利維和亞曆山大商量的時候,亞曆山大卻並不同意。

“我反對購買漫畫版權。”對於利維的說法,亞曆山大聽了就皺眉頭,“漫畫改編電影,一部電影投資3000萬基本上都是最低的投入了,電影到了最後能不能賺錢很難說。你也看到了,剛剛上演的蝙蝠俠賠的有多麼厲害,而且,這部電影可也是讓喬·舒馬赫的名字全都毀了,你就不擔心這會給你帶來麻煩?”

97年,剛剛上映不久的蝙蝠俠係列的第四部電影撲街很厲害,這也是亞曆山大反對的最重要理由。

其實蝙蝠俠不是一開始就是垃圾,89年伯頓的蝙蝠俠一直都被認為是最為哥特式的蝙蝠俠電影,用極為出色的手法,把真人電影拍出了漫畫的氣質。而後來的第二部,第三部,拍攝的也都算可以。雖然商業片一直都不受待見,可是戲中的一些拍攝手法,還有演員的表演,都是受到了好評的。傑克尼克爾森的小醜、丹尼德維托的企鵝人、米歇爾菲弗的貓女、金凱利的謎語人和湯米李瓊斯的雙麵人都各個轟動,傑克尼爾森和米歇爾菲佛的角色,更是一直都被認為是最貼合原著,最為經典的人物塑造,把人活活的演出來漫畫氣質可是不容易的——傑克尼克爾森一直到了後來希斯萊傑演了小醜,依然自負自己演的小醜最好,就是因為希斯萊傑的小醜不如他演的更加癲狂。

可是97年得蝙蝠俠,卻是一部令人驚奇的做到了人物差,情節差,造型差,特效差的超級爛片。雖然從好的一方麵來說,它帶動了整個漫畫產業改編電影的都不景氣,這也讓超級英雄的版權全都下滑的厲害。可另一方麵說,這部電影帶來的傷害非常巨大:電影的三個主演全都因此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影響,喬治克魯尼從此轉而製作文藝片,烏瑪瑟曼一直等到她的老朋友昆汀拍攝殺死比爾才讓她的事業有了轉機,而片酬最高的施瓦辛格本來想要靠著這部電影翻身,可誰知道事業反而更加挫敗。

演員們都有這麼大的衝擊,更遑論是導演。亞曆山大擔心的不隻是賠錢,同時也有另外一個顧慮:大片肯定得請明星,電影失敗後,導演和明星也很難再合作,到時候反而更是麻煩。

大片投資大,而且失敗的可能性高,這也自然就讓人在投資的時候望而卻步了。

“可是,失敗了的是蝙蝠俠,而我說的買的是漫威的電影。”利維覺得亞曆山大有些過於謹慎了,在利維的記憶中,日後的漫畫電影都是很賺錢的,這一次的蝙蝠俠的失敗更多的還是電影本身有問題,“我認為我們還是有可能把電影做好的。”

“尼克,人們一直以來都沒有拍攝過任何漫威的電影,不是沒有原因的。”亞曆山大皺起了眉頭,“DC的漫畫起源於40年代大蕭條時期,所以英雄們都是完美化身,不是標準南方老農超人,就是資本主義良心韋恩老爺,電影拍攝簡單。漫威成功於60年代,是逆反思想下的產物,人物都更叛逆,出了同樣出身於40年代的美國隊長,其他英雄都很另類,打軍隊的浩克和嘴賤的少年蜘蛛俠個性都太鮮明,想要把故事性和人物結合好可就不那麼容易了。漫畫電影已經不流行了,這種電影沒法拍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