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恩斯坦?利維有些不理解。
韋恩斯坦這個人,利維也是久有耳聞的。隻是這個人出名,不是因為他有才華,而是因為他是個出名了的會玩邪門歪道的人。
這個人可以說是個很傳奇的人:早年的他靠著個人出色的眼光,在歐洲各大電影上收購發行權,然後再銷售發了財。說到對藝術片的審美,他可以說是好萊塢最有眼光的人之一。
可是這個人做事,也頗有些問題。利維前世就聽說過他的名字,國內的馮導,曾經當眾破口大罵,‘這個哈維是個騙子’。他買電影有個慣用手法:簽下合同,交一點定金,使得片商覺得已經賣出去了,讓別的購片商全都離開,可等到購片商都走了,他再違約,片商沒有地方賣電影了,他再低價買下來電影,據說世界各地不少導演都被他騙過。
而到了好萊塢之後,利維又聽說了他的一些新的傳言:據說他在電影看中了某個新人導演的一部電影,馬上要買下來。當對方堅決拒絕出售時,他就把對方鎖在酒店裏麵,不賣就不放人——這件事情圈子裏麵流傳的很廣,隻不過因為韋恩斯坦情麵熟,朋友多,而且有的是錢,打官司也打得贏,也沒有人去管他。
這是個做事頗為不擇手段的人——對這樣的人,利維不想招惹,他本來對他是能避多遠就避多遠,可是,誰都沒有想到,他竟然對自己開炮了。利維自問沒有得罪過他,怎麼他就找上了利維了?
“他找上我們,倒是也有原因的。你別忘了,12月5日,上映的可不隻是隻有我們的電影。”
邁克爾解釋了一下,而利維很快也聽明白了。
利維的電影,是12月5日上映的。與他們的電影同一天上映的,是心靈捕手。這兩部電影是同一天上映的,可是不同的是,利維的電影首映的時候就已經有了上千快的屏幕,而心靈捕手在播出的時候,則是隻有十幾塊屏幕,小範圍上映的。本來韋恩斯坦兄弟的想法,是在小範圍上映之後,讓媒體進行宣傳,然後立即開始擴映。他們本來也沒有把竊聽風暴放在眼裏,一部投資不算很高的新人拍攝的政治片,他們也沒有看好,沒有想到要避開。
可是,這部電影播出後,媒體卻全都是在為竊聽風暴搖旗呐喊著——心靈捕手是一部很好的勵誌片,不過竊聽風暴確實有著政治意味的電影。媒體的評論一向都是非常注重更為深刻的話題的,有著更具話題性的竊聽風暴在,他們當然就不會再關注心靈捕手了。這樣的突如其來的變化,使得心靈捕手在上映之後受到了很大的影響,沒有獲得如同韋恩斯坦想象一樣的成功。
心靈捕手是一部很好的電影,可是這樣的勵誌片,對於媒體的評價和口碑也非常看重。竊聽風暴搶走了媒體的版麵,也就等於是害的心靈捕手喪失了不少的票房,韋恩斯坦和利維的仇也就是這麼來的。
“按理說,他們的電影最後的票房差不多,而且口碑都不差,我們的票房還不如他們,而且馬特·達蒙和羅賓·威廉姆斯都受到了一致好評——我們本來沒有什麼衝突可言。可是,這一次最佳電影和導演估計都會是大船的,可是最佳編劇方麵,我們和他們是有著競爭關係的……”
邁克爾解釋之下,利維終於有些明白了:竊聽風暴的上映日子,影響到了心靈捕手的口碑和票房,這樣的原因,就是他們衝突的根本。
“他們想要拿到最佳編劇的獎項,所以,才會對我們的電影的劇本編寫挑三揀四。如果證明了我們的電影是胡編亂造的,那麼受到影響最大的可不是電影的評選,而是我們的編劇的評獎。”邁克爾說著,“你是知道的,他的電影的編劇就是馬特·達蒙和本·阿弗萊克,這兩個年輕人是現在他著力想要捧紅了的新人,而捧紅了一個新人,還有什麼辦法比拿到了奧斯卡更好的?”
說到這裏,利維也就明白了。
韋恩斯坦製作這一部心靈捕手,錢沒有賺到多少也就算了,可是,他本來是想要靠著這一部電影,塑造出來一個出色的電影明星——馬特·達蒙和本·阿弗萊克兩個人,在利維的記憶中,就是在這部電影拿到了奧斯卡最佳編劇,開始在好萊塢有了才子的名氣,之後開始平步青雲,機會多多,雙雙成了好萊塢的大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