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七節 廣闊天地(1 / 2)

楚門的世界這部電影,自從利維接手前,就有人告訴利維,這是一部諷刺傳媒的作品,貿然上映,隻會得罪傳媒。就愛上可是在利維看來,電影想要傳達什麼信息,關鍵還在於電影如何塑造。一部電影是諷刺為主還是勵誌為主,關鍵在於拍攝方式。阿甘正傳能夠成功的把諷喻變成勵誌,為什麼自己不能?

而這部電影裏麵,他也做了很多的修改。那些電影中的圍觀的觀眾被他刪去了很多:觀眾的同情和驚訝,靠著鏡頭引導銀幕前麵的就足夠了。電影中的導演和攝製組,也沒有被利維進行惡意的醜化。他們沒有大談賺錢,更沒有為了錢要公開楚門的臥室床戲的做法,這些明顯就是為了諷刺媒體的部分,利維也沒有保留。在他的鏡頭下,導演的身份,就是命運的具現化:對一般人來說,命運之神操縱人的命運,對於楚門來說,導演操縱他的命運。導演的存在,隻是為了直觀的表達而已。

而這部電影中,楚門的個人的情緒變化,以及他的從妥協到偵查,再到看似馴服,實則思量逃跑的部分,則被利維放大了。這一部分,在利維看來是電影的重點。前期的諷刺和後期的勵誌。這才是電影的重點。利維沒有去誇大媒體的導向作用。而是借助導演的嘴,把媒體的操縱和上帝的操縱等同了起來,從而引起觀眾們更多的代入和思考。比起來貪多嚼不爛的去諷刺媒體。利維更希望觀眾們多多的去思考自己。而這樣一來,電影到了這一次轉折,楚門揚帆出走時,自然也就會引起觀眾們更多的投入了。

現實主義的題材中,現實總是殘酷的。而個人的追求總是理想化的。拍攝這種電影,如果更多的注重社會現實,那就是諷刺為主。如果更多的追求個人努力,那就是勵誌為主。一個導演應該知道如何運用自己的鏡頭,鏡頭隻要能夠用好,自然也就不必擔心講不好故事。有太多的人,在生活中都對夢想有所期待。可是卻沒有力量去追求了。當他們看到有人敢於去追逐夢想,他們當然也會為之激動。

導演對著楚門的離開顯然是沒有預備的:因為楚門恐水,他很早就荒廢了這方麵的防備,燈塔的攝影都已經不能用了,他自然也沒有對帆船做什麼手腳,這一個交通工具的使用,超出了他的預料。看著楚門想要逃離,他的想法,也隻有一個辦法:掀起人造的風浪,試圖阻止楚門離開。

你想要追逐夢想,我就能夠給你製造麻煩:有多少夢想在挫折麵前止步不前?一個人想要反抗命運,怎麼可能一帆風順?

音樂激昂了起來,小帆船在風浪裏麵飄搖,幾次三番的差點傾覆。可是楚門始終都緊緊地抓著帆船,而且也根本沒有想過要掉轉方向。他堅定地想要離開這個地方,風浪並不能夠阻擋他。

“你想要阻止我,除非是殺死我才可以!”

站在帆船上的楚門,大聲的衝著天空咆哮著。他不知道自己的生活是被誰操縱的,但是他知道他們想要阻撓自己追求自己的夢想。可是,在一個人的夢想麵前,風浪這樣的挫折,算得了什麼?

除了死亡,有什麼能夠製止一個下定決心追逐夢想的人?

“停下吧,這太危險了。”

導演無奈的選擇了讓風浪停下:困難可以阻撓一個人的很多努力,可是絕對無法阻撓一個人的夢想。

利維沒有選擇讓導演說出來類似於‘殺死他也無所謂’的話語,比起來順手抹黑媒體,他更希望導演克裏斯托弗以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無關愛恨的‘上帝’角色出現。這樣的角色,更有助於他的電影。

風暴停下了,重新站在帆船之上的楚門,看著雨過天晴的天空,露出了百感交集的笑容:原來,這也就是他們的手段,原來,自己所麵對的困難,遠沒有自己想象的那麼大。他們可以掀起風暴,可以讓自己遭遇挫折,隻要自己努力堅持,隻要自己毫不氣餒,那麼自己總有守得雲開見月明的一刻,總能看到雨後的碧藍天空。

真正阻擋自己的,隻是自己的內心而已,隻要下定決心,沒有什麼能阻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