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三節血本
看著利維的笑容,亞曆山大知道自己還是有些過慮了:利維做事從來都是追求穩妥的,一步看三的人,就算是再喜歡一個人的作品,也得先試試水,看看他寫出來的東西是否能用再說。
這一次也是如此:利維很喜歡大劉的作品,可不代表他會為此而直接扔進去一億。畢竟,大劉的作品和美國人的思維模式,還是有些區別的。
美國的科幻,更多的思維模式,依然是白種人的思維模式:比如安德的遊戲,拋開其中充斥著的神棍力和英雄主義不談,其思想性上,也是白種人的擴張邏輯:在宇宙中興高采烈的去殺人,占領,奴役,等到占領了一切之後,再開始懺悔——我們做錯了,我們應該先交流。當然,懺悔的同時也很確定:讓我們退回去?沒門。你們想反抗?分分鍾刷新出來一個新的安德滅你滿門!滅完之後再罵他是屠夫,我們繼續懺悔好了……
對於星際關係的思維,反映出來的也是不同文明,不同背景的人的思考方式。這其中會不會有理念上的衝突,也是利維比較擔心的。所以,他也不準備立即就開始拍攝電影——如果那樣的話,他也沒有必要聯係電視台了。
因此,他選擇的第一步,不是電影,而是美劇——利維的步子,一向都走的很穩。
電視劇比起來電影,邏輯上,情節上的要求都比較低,不需要像電影嚴謹。而且電視劇的製作費用也比較低,就算是砍掉也不心疼,花點小錢玩玩他完全玩得起。他本來就已經把電視劇製作視為試驗田做過。再開一塊也沒問題。
當然,就算是試驗田,他也是加著小心的:他害怕科幻電視劇扔到nb會因為激烈的競爭而失去了播下去的可能性,所以,他聯係了科幻台。讓科幻台去放:他們那邊的競爭壓力小,放電視劇可以更寬鬆一些。
大劉現在也沒有寫過什麼長篇,他寫的東西不一定合適用,所以,自己讓他再曆練一下好了。
“要是這樣的話,倒是還好……隻是。這個東西,不適合拍電視劇吧?”
看看手中的小說篇幅,亞曆山大有些疑惑。利維對此也搖搖頭,“這個是給你看的,不是要拍攝的。真正要拍攝的。是我向他約稿得來的另外一個長篇小說。”
“那你現在手裏已經有了小說了?”亞曆山大開口問道。
“隻能說是個開頭,有了一部分章節了吧……不過這有什麼大不了的?電視劇反正也不是要求一下子就拍出來一百集的。讓他一邊寫,這邊一邊放,也沒什麼不可以。”利維聳聳肩。
利維希望看到的長篇小說,現在還在連載中。不過美劇就是這點好,就算是連載中,隻要合適一樣可以拿來拍攝。馬丁的那部殺與操……不,冰與火之歌。不就是這麼辦的麼?鬼才知道他什麼時候寫完,是否能寫完——連原作者都擔心寫不完,立下的遺囑裏托付別人代寫。還不是一樣拍攝了?
先去演著吧,讓大劉練練寫長篇,也讓他熟悉一下劇本和小說的創作不同,對自己才更合適。
說著話,利維已經從自己的桌子上,拿起來了另外一份稿子。“這個才是我們要拍攝的,你要看看嗎?”
“一個開頭有什麼好看的?”亞曆山大搖搖頭。但是眼睛還是在封麵上掃過了。
閃電球?這個是科幻小說,還是個魔幻小說?怎麼看起來像是魔法師的故事……
亞曆山大沒有看。利維也就把小說拿了回來。看看小說上的字,他也再次笑了笑。
球狀閃電這個小說,本來應該是在四年後大劉才會去寫的,但是,現在,利維通過約稿得到了它。
他和大劉聯係的時候,說是希望大劉寫長篇,大劉就表示說他早有想法了——而他的這個想法,就是手裏的這本書。
利維也很滿意這本書,有這樣的事情更好,他有想法,總比利維逼著他想好。於是乎,利維就告訴了他自己願意提供資金,購買電影的改編權,希望他把作品寫好。
而大劉也很快答應了:利維提供的資金不算少,至少足夠買房子的了,作為一個現實的人,他對此沒有什麼反對的話。有了足夠的資金,有人肯付賬,他也不反對寫長篇。
而且,利維的要求還很鬆:他完全可以寫自己的故事,不需要去考慮利維的拍攝問題,隻要肯讓利維改編就可以了。對此大劉也沒有什麼執念,很爽快的答應了。
利維的改編倒是也算是簡單粗暴——他直接把故事搬到了美國,讓故事中的人物變成了美國人,把戰爭掀起的原因改成了經濟危機的打擊,最後讓美國人輸給了大洋對麵的強國——朝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