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一個編劇來說,寫出來一個劇本需要多久?
這個問題,亞曆山大並不知道。他曾經以為,劇本創作,是這個世界上最難的事情之一。有很多編劇,一輩子有一個了不起的劇本,就足以讓人記住一生,劇本並不是那麼好寫的東西,在掌握了自己的電影公司,看著自己的電視劇劇組裏麵,十幾個編劇日複一日的討論著該如何創作劇本的時候,他尤其這麼認為。
可是,有些時候,他也不這麼想。利維的創作速度,就總是讓他覺得驚訝。他還記得,第一次創作電視劇劇本的時候,利維是如何在短時間裏麵,就快速的確定了該如何設計一部電視劇劇本,他也記得,在開始創作電影劇本之後,利維是如何保持了每一個劇本,都被人認為是高水平的上乘之作的——和很多喜歡照貓畫虎,按照套路出牌的編劇不一樣,利維的劇本從來都不是按照套路來的,而這樣的寫作方式,也能夠有這麼快的速度,這就讓人驚奇了。
一年以前,他看到利維創作出了迷失東京,而在經過了一年之後,利維新的電影劇本,再一次出現了。
接過利維的電影劇本,亞曆山大翻看了起來,沒有看多少,他就已經開了出來,這似乎又是個愛情故事。
這倒是不奇怪——利維此前一共寫了三個劇本,兩個都是愛情故事片,他本來就對這樣的題材玩的得心應手,現在再寫出來一部,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不過,利維的電影,從來都不會是簡單的愛情故事片,這一點,亞曆山大也非常確定。天使愛美麗的故事完全是個獨角戲。而迷失東京則是一種特殊的**情愫。這一部電影,顯然也是一樣的,雖然這似乎是個愛情故事片,可是,從劇本上看,它就已經和別的電影很不一樣了。
首先,就是電影中的故事,是建立在科幻的記憶抹除上麵的——這樣的故事,從一開始就給人以不同的感覺。其次,電影中的愛情。描述的並不是完美無缺的愛情故事,而是兩個人在因為生活鬧了別扭之後,想要遺忘的過程中回憶的美好。再次,就是這個電影,似乎討論的,不是一個皆大歡喜的愛情故事,而更多的,是愛情本身這個命題。
似乎和一般的愛情電影相比,有些不太一樣。
翻看著劇本。亞曆山大也抬起了頭,“為什麼這部電影叫這個名字?這似乎是個愛情電影,可是,和美麗心靈有什麼關係嗎?”
不懂得的東西就問。也是亞曆山大現在養成的習慣了。這個電影,他有不少的疑問,而首先最為重要的,就是這個電影比較讓人在意的電影名字。
這個電影名字。和內容有什麼關係?
“蒲柏的《艾洛伊斯致亞伯拉德》的第209行——純潔的維斯塔處女是多麼快樂!遺忘了世人,也被世人遺忘,美麗的心靈閃爍永恒陽光。”
對此。利維馬上做了解釋——雖然這個劇本是抄的,不過,對於劇本的種種出處,他卻還是相當了解的——抄東西,總不能什麼都不知道就開始抄吧。
這部電影的名字,其實和美麗心靈沒有任何關係。這是取自一句詩歌中的一句,而這首詩講述的是一個11世紀的哲學大師亞伯拉德和他的學生艾洛伊斯的戀愛故事。
在故事中,亞伯拉德是艾洛伊斯的老師,這位哲學大師在巴黎聖母院下屬的天主教學校教課期間,認識了年輕的艾洛伊斯,並且很快搞大了艾洛伊斯的肚子……為了避免這件事情流傳出去影響自己的前途,他讓艾洛伊斯去鄉下住著,並且隻願意和她秘密結婚。可艾洛伊斯的叔叔是巴黎聖母院的大教士,他對此不滿,直接派人閹了亞伯拉德——經此事後,亞伯拉德出家當了僧侶,而艾洛伊斯也當了修女,故事的前半段,可以說是相當悲慘的。
又過了十年之後,亞伯拉德給自己的朋友寫信提到了這件事,這封信被艾洛伊斯看到,艾洛伊斯給亞伯拉德寫了信,兩個人恢複了聯係,一共通信七封——這些信件,後來被發表了,再到後來,詩人蒲柏把這件事情改編成了書信體詩歌《艾洛伊斯致亞伯拉德》。
這首詩歌,其實寫的是一段悲慘的愛情故事。蒲柏本人的經曆也相當不幸,他從小生病,身體殘疾,身高隻有1.37米,對這種悲痛的愛體會相當深刻,這首詩歌寫的也很好。
這一句詩歌,就是這首詩裏的一句,被迫出家成為了修女的艾洛伊斯,按理說應該全身心的奉獻給上帝,可她心裏依然無法忘記亞伯拉德,因此,她抱怨說,希望成為純潔的維斯塔處女,和世人兩兩相忘,這樣就不會再有憂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