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四節 宣傳周期(1 / 2)

人們對於利維的電影的議論,隨著五月份的電影的上映,可以說是越來越多了。

五月份的這幾部大片,可以說都是相當讓人滿意的。

蜘蛛俠雖然有著性格和漫畫不太一致的問題,但是這樣的底層的平民英雄的故事,還是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可。電影上映之後,單周票房馬上就成了所有英雄片的老大,如果不出意外的,這甚至可能是所有英雄電影裏最為賺錢的一部。

而星戰前傳2雖然再創新低,拍的一部比一部差,刷新了星戰係列的下限,可是,這部電影畢竟還是有著很多的受眾的。它的票房也依然很高。

而就連生化危機這個作品,拍攝的也相當出色。這部電影和原作遊戲相比,故事上改動不小。選擇了女性主角,使得它和遊戲有了很大出入,而且,電影從頭到尾,一直作怪的不是人而是電腦,也不過是讓舔食者成為了電影的最大怪物,這讓玩過遊戲的人都頗為有些不滿——這樣拍攝,比起來原版的遊戲可大不相同了,尤其是最後滿目瘡痍的場景,擺明了想要拍續集,這樣的做法,有些讓人難以接受。

可是,對於更多的觀眾來說,這部電影還算不錯。畢竟它切切實實的拍出來原本遊戲中應該有的恐怖壓抑氛圍,有了這些,還怎麼能夠奢求更高呢?

可是,這些討論使得這部電影的口碑也是有高有底,讓人們爭論不已。這也讓人開始為利維的電影,有了期待,也有了擔心。

看看謎團公司所擁有的科技。人們並不擔心利維的新電影的畫麵。生化危機裏麵,謎團公司展現出來的畫麵就已經相當出色了,把電影拍到這個份上,影迷們就能夠滿意。

可想想越拍越爛的星戰係列,以及去年敗走滑鐵盧的斯皮爾伯格。兩個頂級的導演拍攝的科幻故事,全都遭到了失敗,利維的電影,是否能夠成功,也讓人們在此時議論不已。

尤其是生化危機的口碑褒貶不一,這也讓人們擔心。利維的這部商業大片,不會也一樣遭遇失敗吧?

這些議論,似乎在有人故意的引導著讓人們討論。雖然說,利維的電影明年才能夠上映,可是人們卻已經已經提前一年。在討論著這部電影了。

而如果是有心人的話,很快就會注意到,這裏麵,有謎團公司炒作的影子在。

一部商業大片,和文藝片有著一個明顯的不同,就是商業大片是需要炒作的。為了獲得更好的票房,商業大片在上映之前很久,往往就開始了炒作。這些炒作。有真有假,有實有虛,不一定全都是真的。可是要的就是一個讓觀眾們都記住的效果。

一般來說,像這樣的商業大片,在開始拍攝的時候,接受一些訪談,談談電影的拍攝想法,同時出現兩張劇照。流露出來一些劇組的新聞,都是必須的。而在這些過後。在拍攝過程之中,時不時的流露出來一些劇組的現場攝影。或者是一些電影的宣傳片,也是宣傳的方式。

一部商業大片,宣傳費用往往有好幾千萬,跟著劇組進行拍攝的,往往還有媒體的宣傳人員,這些人所負責的,就是時時刻刻掉著觀眾們的胃口,讓觀眾們對電影保持興趣。

這樣的做法,在好萊塢可以說是極為普遍的。在電影開始準備的階段,就開始炒作各個大片明星的加盟,用各個明星的名字,來吸引觀眾們的興趣。在演員陣容確定之後,立即把演員們的定妝照公布,讓觀眾們肆意的去評頭論足。

而後,在拍攝期間,不停的抖落一些新的材料,也許是改期上映,也許是劇組裏某某受傷,或者是劇組拍攝時的困難和經曆。再然後,等電影基本上拍攝好了,開始鼓動影迷組織在網上為電影搖旗呐喊。

而在放出了宣傳片之後,演員們不停的參加訪談節目以助聲勢,在電影上映之後,看觀眾們反應,決定是不是誕生一些讓觀眾們覺得高興地銀幕情侶——這些手段,歸根到底都是為了讓電影拍攝的更好。

也正是因為這些都是炒作,所以,他們不一定全都是特別讓人滿意,但是一定要話題性十足才好。尤其是現在有網絡的年代,任何話題在網絡上麵都會引起來爭論,成為對電影的變向宣傳,話題性也就更重要了。

比如說,龍紋身的女孩還未開拍,就已經傳說有一大群女星全都願意去試鏡,最後卻選擇了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演員,這就是一種炒作;新版的神奇四俠,四個人長的明明都不怎麼令人滿意,可還非得和舊版的四個人做一番對比,顯然這也是炒作的目的;哥斯拉播映完了之後,網上立即開始流傳說第二部裏麵會出現哪個怪獸,甚至在此時,也有一些似是而非的圖片,在網絡上流傳,這些就是炒作;而超人和蝙蝠俠的電影,找來一個身材很好,可是卻偏偏沒胸的蓋爾.加朵來演漫畫中豐滿的神奇女俠,惹得人們一片討論,這也是一種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