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一節 第一部(1 / 2)

三體電影在熱映的同時,媒體上麵,對於這部電影也是有著各種評論的。而有趣的是,這些評論,是非常兩極分化的。

對這部電影,不乏稱讚他的媒體,在好萊塢,稱讚一部高票房的電影,總不會是錯誤。

“鏡頭美到讓人想要哭,極致逼真的外星文明的建立過程讓人歎為觀止。”——《洛杉磯時報》

“特效的運用堪稱經典,拍攝的結構堪稱藝術。”——《芝加哥郵報》

“從曆史引入未來,視角獨特的電影。”——《華爾街日報》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它都是氣勢恢弘的電影,內核和外在一樣宏大的偉大作品”——《首映》

對於這部電影,不少媒體都給娛樂很高的讚賞。這些媒體都盯緊了這部電影的拍攝的場麵和規模,因此,對電影的好評頗多。

當一部電影上映之後,人們評價電影的時候,最為重要的一個評論方向,就是這部電影的拍攝水平如何。而在這個時代,問拍攝水平如何,某種意義上也就是在問技術使用如何。特效的空前使用,使得他們影響了電影的發展,而能不能很好的使用特效,也成了電影是不是很好的一個重要判斷依據。而一部科幻電影,肯定是有著大量的特效鏡頭的,特效使用的如何?這也是人們最多的問題。

而不得不說,利維做的很好。

電影技術在這幾年裏,可以說是突飛猛進的發展,90年代的時候,人們拍攝電影還在使用的技術,到了這些年,就已經變得已經絲毫沒有存在的價值了。技術的發展,帶來的自然也就是拍攝手法的發展,在過去的時代。拿著攝像機拍攝幾乎是拍攝電影的唯一途徑,而到了現在,電腦技術的發展,則改變了這一切。

時代在改變,而能夠跟的上時代,走在時代前麵的人,自然就能夠得到好評。

可是,這些評論不是評論的全部,在有很多媒體稱讚這部電影的時候,另外一些媒體。則是對它評價不高。

“三體是一篇很成功的科學報告,可是卻並不是一個很好的電影。”——《衛報》

“隻能夠給70分,剛剛及格,一部電影完美起飛,卻在半途戛然而止。”——《好萊塢通訊》

“科幻電影中用懸疑來愚弄觀眾,不能算是爛片,但是也絕非佳片。”——《紐約時報》

電影的口碑,在此時發生了很嚴重的兩極分化,一部分人看來。三體拍攝的很好,體現了更為出色的拍攝技術和電影的完美結合,可是在另外一些人看來,對於它就不是很滿意了。

這種不滿。第一個是因為老派的好萊塢電影人本身對於科技運動的一種發自內心深處的反感,二來則是因為他們對於電影中的一些對技術而感到不滿,對於這個,他們也不是很樂意看到。而再有的話。就是這部電影裏麵,對人性的一些出發點讓媒體不滿,同時。電影的收尾,也讓媒體覺得難受。

這幾點,都是電影的問題。

首先來說,利維在好萊塢,一隻都沒有拍攝過什麼真正的大片。他的電影雖然從天使愛美麗那個時候起,就已經開始使用了特效,但是他不是很追求特效使用也是人們公認的。可是這一部電影中,利維開始大規模的使用特效,也讓那些以前對他充滿好評的評論家們,對他的做法有些不滿。

老派的電影人,對這些新事物並不是很樂於接受,就像電影中大談科學一樣,這些都是他們反對的。

而且,就是那些科學部分,他們也都有著很多的不滿。

電影當中,提到了一些比較敏感的問題。比如說其中提到了環境問題,轉基因技術等問題的正確性,這些都是比較敏感的話題,提到了這些之後,有些媒體也對利維的看法表示了不滿。

對於現代的美國來說,環境保護也好,轉基因技術也好,這些都是擺在美國人麵前,正在麵對的問題。在電影中,並沒有體現出來一個明確的對這些事情的態度,相反,電影把一些理念給予了地球三體組織,反而會讓人有一種‘保護環境是政治需要’的想法,這對於一直對環境保護這一事情情有獨鍾的好萊塢人來說,也是一個很不願意接受的。

他們更願意接受的,是更加主流的思想。

而再有的話,就是這部電影裏麵涉及的思想核心。

這一部分,比特效的使用還大。

單純從電影角度來說,這部電影還是很成功的。拍攝技術也好,對物理學的運用,貫穿,節奏把握也好,都可以說是很到位,雖然特效場麵很多,可對於電影本身的效果影響不大,媒體倒是沒有提出來太多的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