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安娜一聽到自己要帶左小岩這個難搞的“傲嬌公主”,隻覺得眼前黑了一下,腦海裏暈乎乎的。

她當天晚上都差點緊張得睡不著覺。

第二天一大早她就頂著一層厚厚的黑眼圈跑到了公司。

本來說好的和左小岩一起在公司會麵後一起去劇組,但她卻被放了鴿子。

左小岩從家裏直接出發去劇組,並沒有來公司。

安娜當時心裏那個氣啊,在打的去影視城的一路上,鬱悶不已的她不停地撫了胸口好幾遍才順利將那口氣給緩和下去。

而本來在她心裏對左小岩並不高的印象分直線下滑到了負分。

哼,果然是傳聞中的傲嬌小公主,一點也不懂得尊重人。

搭乘她的出租車抵達到影視城已經是一個多小時後的事情了,她跟據導航找到了拍攝場地。

這會兒左小岩正在綠布景的場地裏拍一場左小岩飾演的角色從懸崖上掉下來的吊威亞戲碼。

整整近三十米的高台,演員的腰部要係著威亞從最高的地方平躺著身子往下墜落。

在被當作懸崖的那個高台上對麵,也搭了一個比拍攝的那個高台還要高一兩米的高架台,在那高台的最高處掛著一個大型的攝像機。

這個攝像機並不是自動的,所以此時在高台上有一個工作人員正半蹲著攝像機後,神情認真地操作移動著機器,尋找角度將那個看起來比較美畫麵俯拍下來。

為了在拍攝時保持住唯美的姿態,吊著威亞的演員是不能有恐高症的,如果演員有恐高症,那麼隻能讓專業替身上場了。

演員從半空中往下平躺著墜落的時候不能亂動,也不能表現得太過掙紮,就是以一種背對著地,麵對著天的姿勢往下掉落。

但是這場戲為了表現真實,拍攝的演員在半空中又不能身子僵硬得一動不動,那樣表現出來的效果就太假了。

在半空中需要按照拍攝前練習過的那樣,墜落時身子需要有輕微的浮動,而且臉上的表情需要有變化。

因為這場戲主要說的是左小岩扮演的角色被自己最信任的姐妹陷害,被推下懸崖了。

所以她在被推落懸崖後在墜落的那個過程中眼睛直勾勾地看向“懸崖”上那個害她的人時眼中是有不甘,有憤恨,有不敢置信的。

這場戲說難不難,說簡單也不簡單。

左小岩雖然並不恐高,但是要讓她吊著威亞從這麼高的地方掉下來,並且還要保持身體穩定,同時大腦還要飛快思考,不僅動作要做到位,臉上那幾種情緒也需要一秒到位,讓觀眾看了能真正地被帶入進去,能夠相信這個人內心是痛苦的,是不甘的,這樣太難了。

就算是有十多年表演經驗的老演員都很難一次過,更何況是左小岩呢。

當時執導這個古裝劇的導演陳孟是一個已經入行了十多年,並且頗具才華的金牌導演。

他在電視劇領域頗負盛名,同時在導演圈地位是屬於top級別。

陳孟雖然不是那種需要百分百暴露在鏡頭前的公眾人物,但在他的作品播出時期,他的人氣和討論度和作品的男女主演可謂是不相上下。

在網上有句傳言,陳孟出品,必屬精品。

這句話並不是營銷出來的,而是通過了各大網友觀眾用多次超高的收視率和高評分的反複蓋章印證,也是無數資本和圈內導演同行的共識。

精品作品越來越少,幾乎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出來一些新的電視作品,但爆火的幾率有時候比中樂透還低。

現在觀眾的口味越來越難以捉摸,以前隻要是出一部作品就能火一部,但現在卻是出一部撲一部,出一部罵一部。

有一段時間,媒體為了奪人眼球,總會爆出一些爛片的所謂導演吐槽觀眾眼光不行,欣賞不來自家作品的新聞。

這些新聞大多都是標題黨,撰寫的內容也是斷章取義。

然而大部人看新聞很少看內容,就算看了內容也是轉頭就忘,要不就是隻看一個標題就直接發表自己的觀點,根本不會浪費時間去琢磨新聞內容其中的深意。

加上一些大v,有心之人的引導就會出現一窩蜂的跟風評論,罵人網暴的現象。

他們那些鍵盤俠才不會在乎真相,也不會在乎自己的行為是否是在傷害別人,他們的目的隻是想借著新聞發泄自己對這個社會,對這個世界的不滿。

每次媒體針對一個新聞報道所用標題的每一個字眼都能瞬間刺激人腎上腺素,引起大眾的興奮點或者是憤怒點。

隻要有人被罵,那麼就有熱度,就有流量,最後變現成了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