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是那次交集發生得並不愉快,李問如今想起來盡管仍記憶深刻,但也有些羞於啟齒。
這大概是他李問生平第一次看走眼了。
和冷寒川的那次交集大約要追溯到五年前,那時李問要籌拍一部無聲的公益電影需要找投資人,他當時已經是國際上聲名赫赫,拿獎無數的大導演,找人投資本來是輕輕鬆鬆的事。
但因為他籌拍的這部是公益電影,屬於賠錢賺吆喝的那種。因此這部片子找投資並沒有像拍商業電影那樣順利輕鬆。
李問拍了這麼多年電影,拉投資從來都是一帆風順的。
不僅圈內的那些所謂朋友不願意出資幫忙,
娛樂圈本來就是一個很虛偽的圈子,絕大多數人相處起來都是人前和和氣氣,和你稱兄道弟,好像關係很好似的,但在背後指不定怎麼編排你。
在你風光時,所有人都是你的朋友,都會巴結討好你;在你落魄時,身邊的絕大部分人都會和你撇清關係,若隻是對你落魄的處境冷眼旁觀的人其實都還算是好的了,更可惡的是那些之前對你稱兄道弟,卻在你落難的時候落井下石的那些人。
而圈內的資本都是利益至上的,誰也不是天生的大善人,喜歡做慈善。
公益電影和商業電影是完全不同的模式,一種是純公益性質,屬於花錢買好名聲,到這種好名聲的持續期太短了,也就放映的時候營銷一把,出出風頭就結束了。那個觀眾,網友可能當時還記得,轉頭就忘了。
圈內那些資本投資電影本來就是為了賺錢,雖然商業電影賠的可能性也大,但是賺的幾率也是存在的,一部電影票房火了,那就一翻十幾倍的那種,就算賠了,也至少能夠回一點本。但公益電影都是免費公映的,隻有花錢的份,沒有回本的份。
所以圈內的大部分資本更傾向於投資商業電影。
麵對賠錢的買賣,要讓人痛快地從口袋掏出真金白銀出來並沒有那麼簡單。
因此那些投資方一聽說是一部公益電影,根本毫無投資回報率可言,大多都望而卻步。
以李問在圈內的地位以及多年積攢的人脈,雖然籌措資金比較困難,但還是勉強可以找到資本願意投資。
但資本可都是人精,賬誰都會算,大家出來混的本就是為了賺錢的。所以如果他們在某一方麵吃了虧,就會想要從其他方麵找補回來。
那些好不容易答應投資的資方在前幾次會麵或者電話聯係的時候都說得好好的,似乎就隻差前一個合同了。
但卻在真正簽合同交付資金的時候他們忽然臨時要求加了很多過分條件,比如要在電影裏插入廣告的,還有的要求在電影裏麵插播一段鳴謝致辭,還有就是要讓投資方的人參加首映禮發布會等等,反正什麼亂七八糟的條件都有。
李問聽完後自然是無法接受的,他要拍的是公益電影,做慈善用的,不是宣傳廣告。
他不僅毫不猶豫地當場拒絕了那些資本方的這些無理要求,還在之後的協商中和他們直接在麵談室裏起了不小的爭執,最後他罵罵咧咧地將這些過來簽合同的投資方全部轟走了。
於是乎,好幾次眼看著就快要到手的啟動資金都是這麼徹底黃了的。
所謂一分錢難倒英雄漢,就在他正卡在因沒錢的窘境而導致這個項目遲遲無法開機的時候,冷寒川卻忽然冒出來,幾經周折托人聯係到他說他要投資這個公益電影,並報出了要投資五千萬的天價。
製作一部公益電影的成本很低,最多也就兩三千萬,因為不是盈利性質的電影,不需要太多花裏胡哨的東西和營銷噱頭。
而這個冷寒川卻願意一下子投資五千萬,如果能談成這筆投資,那麼這部公益電影的質量和宣傳費用就有保證了。
然而由於五年前冷寒川才剛剛創立欽風娛樂,不管是在當時的資本圈還是在娛樂圈都是查無此人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