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村裏做電影下鄉活動的那幾天,他幾乎每天都會在放映時間之前過來,一秒鍾都不落下地將當天播放的兩部電影全部看完。

等到要散場的時候,所有人都走了,李問卻沒有走,而是留下來站在比較遠的位置眼睛直勾勾地看著那個攝影師和放映電影的工作人員調節機器,等他們坐車離開了之後他才戀戀不舍地離開

那個攝影師在第一天的時候就注意到了他,但他一開始並沒有,經過兩天的觀察,他見這個小男孩每次來的很高就喜歡站在距離他們隻覺得有趣。

某一天電影開場前他們便開口逗他:“小朋友,我看了你都在這裏連續看了好幾天,你想要玩相機嗎?”

李問被陌生人這麼一問,漂亮純真的眸中露出一絲羞怯,先是下意識地搖了搖頭,但過了幾秒鍾又點了點頭,然後又搖了搖頭……

那個攝影師見他小臉微微泛紅,把腦袋搖得像個撥浪鼓的樣子,隻覺得好玩。

“喜歡的話,我可以教你!你過來,我教你怎麼玩!”

他向他招了招手,伸出手向她做出了邀請。

他猶豫不決地看著那隻向他伸過來的大手,腦海裏想的是父母對他不要跟陌生人說話,他們會把你賣掉的叮囑。

“怎麼不過來?你是害怕叔叔嗎?”攝影師見他半天沒有動作,便揚眉問道,語氣中沒有半分逗弄。

李問搖了搖頭,怔怔地看著他,遲疑了好一會兒,才將肉乎乎的小手放在了他那隻大手上。

那個攝影師溫和一笑,帶著他來到了攝像機前,耐心地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一個一個介紹攝像機的按鍵,還有操作,並告訴他攝像機拍攝出來的是會動的圖片叫做視頻,如果經過前期後期的藝術加工後拍攝出來的就是電影或者電視劇。

小孩子是純真的,對成人的信任總是來得那麼輕易。

自那天後,每天放映電影他都是第一個到,他總是會站在那個攝影師麵前目不轉睛的看著他操作機器,懵懂而純真的眼睛裏充滿了好奇和期盼。

每天那個攝影師忙完後都會教他一些攝影的知識,直到“電影下鄉”的活動最後一天。

放電影活動結束後,攝影師就要分配到鎮上工作了。

在離開前,他送給李問一個玩具照相機和一本厚厚的書,又給他買了幾顆糖果作為分別禮物。

也就是那一星期的看電影經曆和那個攝影師的影響,他便對電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可那個年代不管是拍電影還是攝影需要大幾百塊錢,要知道當時的大幾百等於現在的十幾萬,李問家裏根本拿不出這些錢來培養他這個奢侈的興趣愛好。

所以他為了完成自己的夢想,就在十五六歲的時候去附近小鎮上的一家電影製片廠當學徒工,每個月領取幾毛錢的工資,邊工作邊學習。

每天他都要步行幾公裏去坐車去上班,都是第一個最早到工廠上班,最晚一個下班回家。

在零下幾度甚至十幾度的寒冬臘月,他幾乎都沒能在室外看到過陽光。

那段日子,早上起來的時候,天還是黑沉沉的,一抬頭還能隱約看到朦朧的星辰,等他下班的時候已經是晚上七八點,一從工廠出來見到的就是滿天星辰以及夜空中那輪皎潔的明月。

他在那個電影製片廠工作了整整7年,從15歲的幼稚孩童到22歲的青蔥少年,從學徒變成正式工,然後得到配合師傅拍攝那個紀錄片的機會成功進入了導演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