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章世道(1 / 2)

那個時候,綏平縣還不是縣,是叫綏平城。

綏平城下有一個村子叫周家關,和周邊的村子一樣,這個村子破舊落後貧窮,村裏的人也都隻是靠著種地才能活下來。

十幾年前村子還是挺繁華的,還有養殖場,村子裏也還能吃上肉,可比附近的村子條件好多了。

自從那些地主老財都被打倒之後,村民們的生活也好了,可好也就好那麼幾年,接二連三的戰爭又讓普通百姓活在溫飽乃至吃不飽的情況。

村裏的李春在農業公社的包工裏負責放羊,隻因為他也是五十歲的高齡了,又是一個瘸子,沒法種地了。年輕的時候也是養殖場的看守人員,後來養殖場沒了,也隻能靠村裏農業公社的活著。

山上的稻穀都熟了,一群村民都在馱著腰一直收割,背上都已經全是汗水,卻也不見抬頭的跡象。他們都在等著吃飯,等到了點,手頭的活幹的多的,分的糧食就多。

村裏的地收割完了,一大群村民都開始朝著農業社趕,最先抵達的也能夠最先拿到自己的工分,領取到自己的糧食。

李春並不著急,他看著天,忽晴忽暗,隻覺得反複無常,感覺馬上要變天了。

李春趕到農業社的時候,門口已經站滿了人,不僅有周家關的人,其他村子的人也在,院子裏的破舊大喇叭又開始發出聲響,裏麵的內容是一個新來的書記操著一口帶口音的普通話,說著上頭的新政策。

天空很快就開始下雨了,村民們聽著那書記說的內容,都唉聲歎氣,原來村裏的政策又改了,上繳的糧食又加重了,為的是更快的進入新生活。

這話村民們是聽不懂的,隻是知道自己家裏本就吃不飽的糧食,又要上繳雙倍,日子是越來越難過了。

隔壁村李家坪,在前一天還在吹牛,說村子裏最富有的,條件最好的,將來可能成為一個鎮。可隨著這個政策一出,撐破了臉,露出的都是消瘦的白骨,村裏的大部分人連吃都是一個問題。

可書記明確說了,這個政策是要幾個村子一起實行的,李家坪和周家關以及李家灣綁在了一起,李家坪的村民餓的三天吃不上一頓飽飯,隻能來別的村裏共飯吃。

時隔半年,李春在山上放著羊,看著村裏的農業社的院子裏又擠滿了人,他知道這天又要變了。

他不在乎,他隻是感歎,這隔一段時間就來一個新政策,嘴上說是為了更好的生活,可餓死的人卻越來越多,這世道,李春怎麼也看不透。

回到家,一個身材略瘦的男孩正在捂著肚子蹲著,李春立馬上前擔心的關心道:

“林尋,你這是怎麼了?!”

男孩叫林尋,今年十七歲,一直在李春身邊長大,是李春的義子,此時的他肚子裏疼痛無比,痛苦掙紮道:

“幹爹,我肚子疼,絞一樣的疼。”

李春立馬意識到林尋是吃壞了東西,連忙帶他來到了村裏的醫生家,醫生說林尋是吃的東西太幹,拉不出來了才會疼,喝了一些水,扣了一會兒,也就沒有了大礙。

不過這可把李春嚇到了,自己的兄弟林寒把自己的兒子交給自己撫養,孩子要是出個什麼意外,那怎麼去見九泉下的林尋父母?

李春看了看缸裏的糧食,隻剩下不到一半了,裏麵黑豆,綠豆,小米,稻穀都混合在一起,吃的時候也是一塊放在鍋裏煮,大概是最近吃這個吃的太頻繁,林尋才拉不出屎。

到了深夜,李春依舊睡不著,隻能看著窗戶上射進來的月光,知道明天該補一下窗戶紙了。

第二天起來,李春看到林尋身體差不多好了,也就放心的出去放羊了。自己也和村裏的人請了假,林尋不用出去種地,可自己是一定要去放羊的。

他能做的也就隻有這一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