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又是花海?”卓世強看滿屏幕的金橙色,整個人都不好了。
還是那個程序,還是那個距離,不是原本的目標,卻發現了同樣的花海。
這絕對不是自然現象,自打人類走向深空,迄今為止已經不知道發現了多少宜居行星,雖然每一個生態體係都有一些共同的特點,但不管相隔多遠,從沒在不同的生態行星上發現同樣的生物!
打個比方,許多宜居星上的植物體係根本不靠葉綠素實現光合作用,為什麼殖民星都是綠色?那是因為人類的大力拓展帶來的結果!
總之一句話,相似的物種有很多,因為這個宇宙的所有行星,都處於同樣的自然法則之下。
所以,相似的物種有很多,一模一樣的從無先例,這就是星際生物學上講的生物相似原則。
基於這一原則,這種豔麗的花海絕不應該同時出現在兩顆殖民星上,這與殖民星間的距離毫無關係!
既然不是人類,那麼唯一的答案就是外星人。
卓世強極度懷疑那不是什麼花海,可是將分辨率調到最高仔細觀察,卻怎麼看都是一大片金橙色的植物。
外星人占領殖民星的第一件事不是建立基地,而是種花?這從哪個角度也說不過去啊!
聯想到東馬星域各殖民星上出現的異常,卓世強進行了適當的合理聯想:難道這種花海,對外星人有什麼特殊的功用?
比如,這是一種特殊的糧食作物,魚眼人迫於皮骨人的壓力,不敢占據人類放棄的殖民星,隻敢在這些行星上緊急種植一批糧食,補充艦隊的消耗!
這是個非常合理的推測,因為北馬艦隊遭遇皮骨艦的次數極小,而且大多集中在北馬北側。換句話說,就是皮骨艦的活動範圍還局限在邊境附近,而這裏是北馬星域腹地,皮骨艦一時半會兒過不來,魚眼人完全有可能為補給艦隊打個時間差。
還有就是這種花海是種非常重要的原料……嗬嗬,畢竟從目前掌握的情報來看,魚眼人是種以生物科技為主的文明。
人類接觸魚眼人的時間太短,對魚眼人的了解基本來自於戰場,所以對魚眼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生物文明。
各個殖民星上的變異生物是這一論點的有力依據。
但是隨著了解的加深,還有皮骨艦的出現,許多人認為這一論點缺乏決定性的證據,從外星母艦的結構來看,還有它的外殼成分來看,這應當是一種生物和科技結合的產物,而不是單純的生物文明造物。
人類對生物飛船或生物戰艦的定義,首先它應該是活的,它的外殼應是一種憑借人類科技很難製造,但對生物而言非常簡單的有機物質,可以含有大量金屬元素,但絕不該是純粹的合金。
它的武器也應當是純粹的生物模式,比如噴酸,比如骨箭,比如氣壓發射的彈丸。
從結構上講,魚眼光束似乎可以劃分到生物武器中去,可研究發現,它的結構更像科技造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