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五年四月二十九日。人民日報、紐約公眾報、倫敦電視台、柏林電視台…共有三十幾個國家的電視台和報社同時報道了一則前所未有的消息。素來以科技領先的好漢公司居然不惜重金在其國北方建設了一個麵積達近百平方公裏的糧倉。這個糧倉幾乎占有了整個三江口的全部地皮,其規模之大、建設之神速度,是人們從來都沒有見到過的。
一時間,世界各國皆議論紛紛,驚疑不已。眼下,因為連續幾年的糧食大豐收,糧價一跌再跌,象蘇聯、印度等擁有著大片土地的國家,糧食差不多跟垃圾一樣了,成了負擔,成了令人頭疼的頭等大事。
而在這個時候,好漢公司為什麼要弄這麼大的糧倉呢?是有人暗中指使?是其國要有什麼大的動作?還是向來做事驚人的李大老板感覺到了什麼?
人們百疑難解釋,臆測紛紜。同時,各國的間諜、記者和一些想搞清事情真相的人一窩蜂般的趕向了三江口。
三江口原本是鬆江和烏蘇裏江交叉點的荒涼平原地帶。現在,一棟棟圓形的巨大的建築幾乎擠滿了這近百平方公裏的地方。如果從上麵鳥瞰,一個個刷著紅漆的直立在地麵之上的橢圓形糧囤,就象是兩條江水中央的一股紅色主流,隨著地勢流淌著,一直延伸到中蘇邊境爭議頗多地黑瞎子島上。
黑瞎子島在我國境內的江北岸。這個麵積不大的小島卻成了兩國地界點,不管是我國還是蘇聯的人們,都不會輕易的來到這個島上。而好漢公司的糧倉群末尾端當然也不能犯規矩。縱然是這樣,糧倉還是建設到了黑瞎子島的邊緣處。
與我國僅隔著一條窄江的蘇聯邊界的群眾,隻要站在江邊,就會很容易的看到這片氣勢磅礴地建築群體。自打糧倉建設成後,江邊上來窺探的人便一天比一天多了起來,不但人多了,蘇聯航運方麵派來的貨輪也與日俱增,還不僅如此。在最近幾天,蘇聯境內的江岸上,一輛輛外型笨重的卡車也多了起來,這些卡車上都裝滿了大豆、玉米和水稻等糧食作物,除此之外,停泊在江上的一艘艘大噸位的貨輪在今天清晨時分,都停靠在了臨時搭建起的碼頭上,一大群苦力工人齊刷刷的站在那裏,似是在等待著什麼命令。
上午九時許,四、五輛黑色的付爾加轎車開了過來。哈巴洛夫在車還沒有停穩當地情況下。就有些急不可耐的鑽出了汽車。此刻,他白皙的臉上洋溢著激動和興奮。他在車裏剛一冒頭,那些苦力和圍觀的人們便一起激動的叫喊起來。
哈巴洛夫見到眾人對自己如此的熱烈,臉上的興奮又換上了一股得意。現在,他可是蘇聯民眾倍受擁戴的大人物。自從去年在李漢的開張典禮上與好漢公司簽定了用糧食換電腦的合同,哈巴洛夫便成了蘇聯民眾貼心人。因為連續幾年地糧食大豐收,已經使人口稀少但地盤廣袤的蘇聯糧滿為患,眼下,如果不把糧食變成錢,那些蘇聯農民是無法再進行今年的土地種植的。
對這個問題。其政府早在一年前就意識到了,可這時地各國都因為風調雨順有了好收成,根本就用不著再向其他國家進口糧食。因此,蘇聯政府就麵臨了一個難堪而無奈的尷尬局麵。誰能想到李漢在這個時候居然肯用電腦來換他們的糧食。雖然兌換的條件虧了點,可怎麼也比把大量的糧食白白黴掉,再動用大筆金錢去購置先進的辦公用品強得多。於是,經濟拮據的蘇聯政府認同了哈巴洛夫的建議,用準備去購置先進辦公用具地巨額盧布收購本國地糧食,然後與李漢進行對換。這樣一來,既解決了辦公用具,也緩解了民眾賣糧難的問題。確切點說。是從根本上解決了農民沒有錢種地地頭等大事。
哈巴洛夫對自己的這個一舉兩得的創舉感到很是自豪。他感覺自己是占到了臨國的便宜一樣洋洋自得。今天是第一天向臨國送糧的日子。在來之前,他與李漢互通了電話。在確定了送糧時間後,他更是自鳴得意起來,此刻,他在幾名隨同人員的簇擁下,蹬上了一個地勢稍高的地方,盡量擺出了一副意氣風發的姿態,覺得離李漢定的九點十八差不多了,就抬起了手腕,須臾,他平抬在胸前的手朝半空林舉而起,口中興奮無比的高喊了一聲:“開始吧!”隨著他的一聲令下,碼頭上立刻忙碌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