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出生在一個金融大繁榮的時代,那你可能很幸運,但是我想如果你投身加入一個金融膨脹的年代,那麼很遺憾,因為上帝也不知道你幸運或是不幸運,在二十世紀最後的半年中,美國人是幸運的,因為他們引以為豪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終究還是給他們帶來了金融昌盛的局麵。
不管是在納斯達克的交易市場還是在什麼有關於金融或者股票的地方,四處都可以看得見攢動的人流,幾乎沒有人在這個時候願意龜縮在家中收看電視上那些無聊的節目,盡管曾經這些節目很好,很不錯也很有誘惑力,但是如今,他們都成為了股市最忠實的寵兒。
美國政府過度的自由化對這個潮流並沒有任何的遏製作用,甚至有些人還在暗中推動這個事情,正在為所謂的國際秩序忙得焦頭爛額的美國政府以及那位即將卸任但是仍舊在為下一屆競選做準備的卡林頓總統也無暇分身來關注這個事情。
但是在美國國內的一些著名高校中,教授們已經開始發現了其中不對勁的地方,但是他們卻無力阻止,不得不說這是一個不幸,因為在七月的某一天,人們終於發現他們該做什麼了。
這天早上,股市剛剛開盤不久,人們便怪異地發現連續漲停了數個月的科技股竟然出現了下跌的情況,而在不久後,卡林頓政府便猶如吃多了處方藥一般,竟然宣布要對微軟公司進行壟斷性處罰。
隨後幾個聯合機構開始宣布政府的措施僅僅是針對當前市場上微軟公司存在的壟斷性進行處罰而不是針對科技公司,但是那些精明的投資家們卻猶豫了。正是這一次猶豫讓他們在原本嚴密而且實力龐大的金融圈子中打開了一道缺口。
張真一等待的就是這一次小小的停頓。
正當美國人遲疑時,遠在英國的張真一卻正出於焦慮緊張的狀態,能不能成功就看這幾天的手段了,美國人總是高估自己的金融體係的安全性和穩定性。過了這麼多年,他們哪裏經曆過猶如九十年代的亞洲金融危機那般的風暴。
“你們把手中買進的所有股份全部拋售出去,美國政府如果不救市的話那我們就一次性成功,無非就是少賺錢。如果他們敢救市,那麼最後恐怕死的就不止是他們了。”
張真一的話猶如打開了潘多拉的魔盒,僅僅是在片刻過後,遠在倫敦的交易指令便通過無數的中端程序作用到了納斯達克的交易大廳裏,隨即全美的交易市場都開始出現令人恐怖的一幕。
由於張真一整整為這次的行動集中了超過三千億美金的龐大資金,而且這件事情非常隱秘,之前資金到位時,中國政府和張真一聯合成立的微世銀行公布資金已經到位,這其實是放了一個大煙幕彈。
張真一極為隱秘地跟政府達成的協議外界根本就不知道。其實那一筆錢是由政府從國庫中直接調動的資金。而憑證就是銀行的歸屬權。也就是說如果張真一的投資行動不成功,那麼銀行和旗下的企業就歸國家所有,如果成功。那麼張真一將擁有的就不止這些了,那將是一個世界。
不管是國內的媒體還是國外的媒體。都不會想到張真一名下的資金其實已經流入了美國的交易市場,不管是之前的對微世集團的整合,還是收購蘇格蘭皇家銀行的股份以及在英國並購芙蓉國際集團的舉動,都讓外界錯以為張真一的資金已經進行了第二輪的投資。
結合之前中國政府和皖南市政府跟張氏家族對外公布的協議,微世銀行的財務公開報道等等情況,竟然將全世界都蒙進了鼓中。
不過他們猜測的情況倒是不假,張真一卻是在進行第二輪投資,但是投資的卻是金融市場,而不是所謂的第二輪實業,事實上不錯,微世集團才是張真一真正能夠站起來的資本,但是前提是他掌握了下一次世界金融的走向,更可怕的是,他為了這一次小小地坐收一下洛克菲勒家族以及摩根家族跟美國政府之間爭鬥的漁翁之利,可以說是準備了好幾年。
張真一早在一開始就在私底下買進了超過千億美金的股份,包括美國各大科技公司甚至是一些在他印象中剛剛上市但是不久就要凋零的高科技尤其是集中在電子計算機、網絡等領域的企業。
其實原本的時空中,這次美國的科技泡沫其實實質性的打擊並不是這麼誇張,盡管後來的統計數據顯示在這次網絡泡沫中蒸發了超過五萬億元美金的市值,但是這些東西原本就是虛擬的,而不是實質性的產值,所以盡管有超過百分之五十的公司和企業倒閉,但是剩下的卻在後來的十年間填補甚至超越了這個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