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生米怎麼樣最好吃?(1 / 3)

熱門推薦:

天倉五,又稱為鯨魚座τ星(TauCeti/τCeti,發音為/?ta??si?ta?/),是在鯨魚座內一顆在質量和恒星分類上都和太陽相似的恒星,與太陽係的距離正好少於12光年,相對來說是一顆接近的恒星。天倉五是顆金屬含量稀少的恒星,人們推測它擁有類地行星(岩石行星)的可能性較低。根據觀測結果,它周圍的塵埃10倍於太陽係周圍的。這顆恒星看似穩定,隻有少量的恒星變異。

通過天體位置和徑向速度的測量並未發現天倉五有伴星,但是這隻排除大如次恒星,如同褐矮星的伴星。2012年12月偵測到了天倉五周圍可能有5顆行星存在的證據,其中一顆行星可能位於天倉五的適居帶。因為有岩屑盤,任何環繞著天倉五的行星都將比地球麵對更多的撞擊事件。盡管這些事情導致行星不適宜居住,但普遍來說它擁有類似太陽的特性仍然在群星中引起大眾對它的興趣。它是搜尋地外文明計劃(SETI)搜尋的目標名單上的常客,因為它的穩定性和與太陽類似,而且它出現在一些科幻的作品中。

天倉五不像其他著名的恒星,有廣為人知的固有名稱,它隻是肉眼可以直接看見視星等為3等的暗星。從天倉五看太陽,也隻是在鯨魚座內的一顆3等星。

中文名天倉五/鯨魚座τ星外文名TauCeti分類恒星質量0.783±0.012M表麵溫度5,344±50K視星等3.50±0.01絕對星等5.69±0.01自轉周期34天赤經1時44分赤緯-15°56′14.92″距地距離大約11.905±0.007光年【3.650±0.002秒差距】左右年齡大約5.8億年左右徑向速度-16.4㎞/s光譜分類G8.5V變星類型None半徑0.793±0.005RU-B色指數﹢0.21B-V色指數﹢0.72視差273.96±0.17角秒

自行是恒星橫越天球的總運動量,是通過比較更遙遠的背景天體位置確定出來的。雖然天倉五每年的移動量隻有2弧秒以下,它被認為是一顆有著高自行的恒星,需要數千年的時間,位置的移動才會超一度,高自行是距離靠近太陽的一個證據。鄰近的恒星比遙遠的背景恒星可以更快速的在天球上橫越而過,也是研究視差的良好候選者。在天倉五的案例中,經由視差測量得到的距離是11.9光年,使他成為鄰近太陽的近距離恒星表中的一員,是繼南門二之後最靠近的G-型恒星。

徑向速度是一顆恒星接近或遠離太陽的運動,與自行不同的是恒星的徑向速度不能直接觀察到,而必須透過觀察恒星的光譜來測量。由於多普勒位移,如果恒星遠離觀測者而去,光譜中的吸收譜線會向紅色方向偏移(或是往更長波長的方向),反之接近的會向藍色方向偏移(或是往更短波長的方向)。在天倉五的例子中,徑向速度大約是?17公裏/秒,負值表示他是朝向太陽運動。[1]

天倉五的距離,與它的自行和徑向速度結合在一起,可以計算這顆恒星通過空間的運動,相對於太陽的空間速度大約是37公裏/秒。這個結果可以用來計算天倉五穿越銀河的軌道路徑,它的平均銀心距離是9.7千秒差距(32,000光年),軌道離心率則是0.22。[2]

物理性質

天倉五這個係統應該隻有一顆伴星,有一顆可能受到重力束縛的黯淡伴星被觀測到,但是與主星的距離遠達10弧秒。沒有天體位置測量或逕向速度的攝動被曾經被偵測到,因此認為沒有足夠大的伴星,像是“熱木星”的天體在鄰近的軌道上運行,任何可能存在繞著天倉五運行的氣體巨星,距離都會比木星要遠。

有關於天倉五的已知物理特性都來自分光鏡的測量。通過光譜和恒星演化模型的比較,能夠估計天倉五的年齡、質量、半徑和發光度。不過,透過天文幹涉儀,相當準確的行星半徑量度可以直接做到。天文幹涉儀展開一條長基線所丈量的角度遠較傳統天文望遠鏡所能解析的為小。透過這種手段,天倉五的半徑被假設為太陽半徑的81.6±1.3%,因此預期它的質量會比太陽略低一些;更早的幹涉儀測量建議半徑為太陽的77.3±0.4%,但是精確度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