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召集了司禮監,下了一道嚴厲的命令——召回所有派駐外地的太監,這道命令迅速得到了執行。
人拉回來了,幹什麼呢?按程序走,先是訓話,訓完了就查,查出問題就打,經不住打的就被打死,這還算講人道的。有兩個貪汙的太監由於數額巨大,情節嚴重,被打死後屍體還掛在外麵示眾,實在夠狠。
這是小嘍囉的遭遇,大腕級的也沒有好下場。
當年的“八虎”中,劉瑾已經被剮了,剩下的也無一幸免。穀大用被免職抄家,他的最後一份工作是朱厚照陵墓的門衛。另一個叫魏彬的,埋頭苦幹幾十年,好不容易爬到了司禮監的位置,嘉靖一聲令下,就被下崗分流了,據說連套房子都沒給留,直接攆出了宮,流落街頭當了乞丐。
其餘的人也很慘,個個被整得夠戧,甚至連那個唯一不應該整的人也給收拾了。
無論如何,張永應該算是個不錯的人,他幫過楊一清,幫過王守仁,為人也比較正直,似乎不應該上黑名單。
可是嘉靖先生太過生猛,在他看來,隻要是豁出去挨了那一刀的,全都不是啥好東西。很快張永被降職處分,然後被勒令退休,眼看就要腦袋不保,楊一清站出來說話了。
總算是好人有好報,楊先生信誓旦旦,拿人頭擔保,這才保住了張永,使他官複原職,成為了碩果僅存的掌權太監。
除了對本地太監嚴加管束外,嘉靖先生還以身作則,著力管好自己身邊的親屬太監,比如那位後來十分有名的黃錦,從小就跟著他,鞍前馬後可謂盡心盡力,可一到北京嘉靖就翻了臉,嚴厲警告他放老實點,不許玩花樣。
嘉靖是一個排斥太監的人,從表麵上看,這似乎隻是一個個人喜好問題,然而事實絕非如此,在它的背後,隱藏著一個秘密——抉擇的秘密。
其實統治王朝就是經營企業,隻不過治國這一攤生意更大而已,做一般生意要交稅,還要應付工商檢查、安全檢查、消防檢查,逢年過節還得上供,流年不利還會虧本破產。
相對而言,建立王朝這筆生意就好做得多了,除了啟動資金過高(要敢拚命),經營周期不定(沒準明天就犧牲)外,隻要一朝成功,就立馬鳥槍換炮。從此不但不用交錢,還可以收別人的錢,想收多少自己說了算,除了你管別人,沒人敢管你。
因為開政府比開公司的利潤更大,前景更廣,所以自古以來,無數人都躍躍欲試,但成功者寥寥無幾(就那麼幾個朝代)。
而那些成功創業的首任董事長,一般來說都是極其生猛的,比如白手起家的朱元璋先生,在他手下幹活的人如果不聽話,除了炒魷魚外,還要交違約金(抵命),所以大家都很服從管理。
可等到首任老總過世,繼任董事長能力不足,無法解決企業問題,無奈之下,隻能對外招聘人才(科舉製度),並聘任其中的精英當總經理(內閣首輔)幫助管理。
然而問題在於,這位總經理並不一定聽話,這在經濟學上稱為代理問題,而能從眾多應聘者中脫穎而出,爬到這個位置的,一般都極其狡猾,絕對不是什麼善類。嬌生慣養的家族企業董事長很可能不是他的對手。
為了能夠控製局麵,董事長又引進了新型人才——秘書(太監)。這類人學曆不高,品行不好,心理也有問題,還喜歡欺負員工。但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優點——聽話,對董事長而言,這就夠了。
所以對於嘉靖而言,秘書(太監)絕不是他的敵人,而是他的朋友,綜觀整個明代,無論太監如何猖獗,如何欺壓大臣,卻都要聽皇帝的話。自明宣宗時起,太監就已然成為了皇帝的助手,協助統治這個龐大的帝國。
嘉靖十分清楚,在他的任期內,擺在眼前的有著兩種選擇——文化低,會拍馬屁,十分聽話的太監,或是學曆高,喜歡掐架找碴,桀驁不馴的文臣。
連瞎子也知道,前者比後者容易對付得多,所以他的眾多同行都選擇了太監,但是嘉靖卻沒有這樣做。
因為他很自信,他相信自己能夠對付所有的人。
這是一個極其艱辛的選擇,從此以後,他將失去秘書的幫助,獨立對付狡詐博學的總經理,事實證明,他成功做到了。
姓張的也好,姓夏的也罷,無論下麵鬧得多麼熱鬧,他都是冷靜的旁觀者和最終的裁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