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致命的疏漏(2)(1 / 3)

“正是大好時機,立刻上書彈劾夏言,還猶豫什麼?”嚴世蕃似乎有點驚訝。

嚴嵩沒有夏言那樣的慈悲心腸,之所以猶豫,隻是因為他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辦,難道還能把夏言罵死不成?

於是嚴世蕃告訴他,雖然自己也不知道怎麼辦,但隻要與一個人合作,夏言必死無疑!

然後他連夜去拜訪了陸炳。

這對於陸炳而言,實在是個求之不得的機會,自那次事件之後,報仇已經成為了他的人生主題。

這兩位天下英才一拍即合,開始商量對策。

商議過程是這樣的:嚴世蕃對陸炳說,你官大,又是皇帝的親信,你出麵去對付夏言。

陸炳認真地注視著嚴世蕃,告訴他:還是你去吧,我在背後支持你。

其實這麼多年混下來,大家都不傻,夏言當年對抗張璁的孤單英雄形象,仍然牢牢地銘刻在兩人的大腦裏,那唾沫橫飛、無所畏懼的景象一想起來就讓人打哆嗦。

無論如何,到目前為止雙方已經達成了一個共識,夏言很凶悍,誰都惹不起。

膽小歸膽小,但問題還是要解決的。兩位天才苦心鑽研良久,終於還是找到了夏言的死穴——曾銑。

和夏言相比,曾銑是一個理想的突破口,隻要處置了曾銑,就一定能夠把夏言拖下水。

可是曾銑遠在邊塞,而且平素行為端正,也沒有什麼把柄好抓,陸炳思索片刻,突然眼前一亮:

“我想到一個人,如果他也肯加入,一定能幫我們解決這個問題。”

“事不宜遲,我馬上去見這個人。”嚴世蕃已經火燒眉毛了。

陸炳卻笑了:“你見不到的,因為他還在監獄裏。”

陸炳所說的那個人,叫做仇鸞。這位仁兄來頭不小,他就是正德年間平定安化王之亂的大將仇鉞的後人,襲爵鹹寧侯,鎮守甘肅。

而這位兄台之所以會蹲大獄,那還要拜曾銑所賜。他在甘肅的時候,和曾銑鬧矛盾,而且此人人品欠佳,在當地幹過一些壞事,曾銑一氣之下,向上級告了狀,仇鸞就此被關進監獄,接受改造。

所有的人選都已找到,所有的計劃都已完備,隻等待最後的攻擊。

死亡的連環

夏言又一次在嘉靖的麵前發言了,內容和以往一樣,希望能夠加強軍備,恢複河套。而嘉靖也一如既往地不置可否。就在雙方僵持不下的時候,嚴嵩終於開口說話了。

“複套之舉斷不可為!”

然後他大幅陳述了反對的理由,從軍備到後勤,每一句話都說到了嘉靖的心坎裏,皇帝大人聽得連連點頭。

旁邊的夏言卻沒有注意到這些,憤怒和震驚已衝昏了他的頭腦,他這才明白,在那次內閣會議上,嚴嵩為何會違背一貫的馬屁精神,一言不發。

“你既然反對,當時為何不說,現在才站出來歸咎於我,是何居心?”

盛怒之下的夏言決定反擊了,在以往的罵戰中,他一直都是勝利者,所以他認為這次也不例外。

可這次確實例外了,因為他的真正對手並不是嚴嵩,而是坐在最高位置上的嘉靖。

嘉靖的怒火也已燃到了頂點,以往的一幕幕情景都出現在他的眼前:不戴香葉冠、諷刺修道、蠻橫無理、嚴嵩的讒言、太監的壞話,這些已經足夠了。

於是他喝住了夏言,給了他一個讓人毛骨悚然的評語——“強君脅眾”。

夏言打了個寒戰,他很清楚這句話意味著什麼。

徹底失去皇帝信任的夏言徹底完了,嘉靖二十七年(1548),他再次被迫退休,離開了京城,而在此之前,曾銑已經被逮捕入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