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天才的謀略(1)(1 / 3)

一個特殊的女人

汪直暫時穩住了,胡宗憲決定著手對付他的另一個強敵——徐海。

從策略上分析,胡宗憲用在汪直身上的,應該算是懷柔戰術,在實力不占優勢的情況下,向對方示好,以談判麻痹對手,等待時機的到來。

事實證明,這一戰術達到了預定的目標,所以胡宗憲決定故伎重演,在徐海身上進行二次實踐。

然而徐渭表示了反對。

偉大的馬克思主義告訴我們: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徐渭先生雖然沒有研究過這一偉大理論,卻也能無師自通,他告訴胡宗憲,徐海是不能招撫的,因為此人和汪直不同。

汪直多少還算個商人,財大氣粗,而且軍力強大,難以擊潰,加上這位仁兄十幾年胡亂鬧騰,既不要錢也不要官,隻是一門心思想向朝廷要通商政策,對這號人,隻能小心伺候,慢慢忽悠。

徐海卻是個徹頭徹尾的海盜,還有個響亮的稱號——“狗漢奸”。加上他年輕氣盛,擅長打砸搶,而且正處於事業上升期,對他妥協,隻能增加他的囂張氣焰,所以對付徐海,隻能用強硬的手段。

胡宗憲同意徐渭的觀點,卻又提出了疑慮:徐海雖然實力較差,但此人精於海戰,極具軍事天才,以明朝海軍的實力,很難戰勝敵軍,之前的那次慘敗就是範例,一旦開戰,難有勝算。

徐渭再次露出了洋洋自得的笑容,他走到胡宗憲的麵前,一本正經地糾正了總督大人的邏輯錯誤:

所謂強硬的手段,並不一定是指武力。隻要能夠消滅對手,可以使用任何方法。

而對付徐海的指導方針也就此確定——萬勿妥協,趕盡殺絕。

為實現這一目標,徐渭和胡宗憲進行了詳盡的分析與商議,終於製定出了一個幾乎天衣無縫的計劃。事情發展證明,徐海最終正是在這個計劃的推動下,被無情地絞殺。

這個計劃的第一步,從一個間諜開始。

由於徐海長期在國外工作,很少回國探親,即使每次回來,也都忙於工作(搶劫),且十分匆忙(不跑就完了),但他的老家畢竟還在這裏,還有許多親戚和同鄉。為了徹底摸清徐海的底細,胡宗憲決定玩一把無間道,派一個人前去臥底。

這個人的名字叫做羅龍文,沒有官銜,他之所以能夠被選中執行如此光榮的任務,是因為他具備兩個優勢:首先他是徐海的老鄉,兩人家住同村,容易溝通感情。而更重要的是,這位羅先生有一個不太光彩的特長——挑撥是非。

用今天的話講,這是一個心理比較陰暗的人,唯恐天下不亂,喜歡鬧事,然而胡宗憲依然選中了他,因為他正需要這樣的人。

靠著一個由大才子徐渭編劇的感人故事和老鄉的身份,羅龍文成功地打入了徐海犯罪集團內部,在那裏,他善於挑事的特長將得到充分的發揮。

沒過多久,胡宗憲就從羅龍文那裏得到了他想要的情報,正如徐渭所料,貌似強大的徐海集團是不難擊破的,因為它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內訌。

和汪直不同,徐海海盜公司不是獨資的,除了徐海之外,還有兩位投資者,一個叫陳東,另一個叫麻葉。

說來滑稽,這兩位仁兄原先其實並不是海盜,也不是走私犯,而是正正經經的商人,無奈虧了老本,欠了一屁股債,被高利貸追殺,於是心一橫,下海當了海盜,成為了徐海的合夥人。

也就是說,在徐海的公司裏,除了他這個董事長外,還有兩位執行董事,並不是他一個人說了算的。

胡宗憲迅速抓住了這個漏洞,命令羅龍文發揮特長,四處煽風點火,搬弄是非。事實證明,羅龍文同誌確實具備無恥小人的天賦,他的工作卓有成效,每次搶劫完後他總是搶先把最值錢的財物弄到手,並交給徐海,徐董事長自然很滿意,但兩位董事的臉色卻是一天比一天難看。

徐海和陳東、麻葉之間的友誼已經不複存在了,胡宗憲的計劃獲得了初步成功。但接下來的工作卻更為艱巨,畢竟徐海的實力雄厚,如果不解決他本人,單靠分化瓦解,也是無濟於事的。

為了進一步搞清徐海的底,胡宗憲寫了一封勸降信,派人交給了徐海,對於胡宗憲而言,這是一個極其尋常的舉動,他曾給無數倭寇海盜寫過信,內容千篇一律,隻是對象不同,他也從不期望會有什麼意外驚喜。

然而他萬萬沒有想到,正是這個無意識的舉動,讓他找到了一件毀滅徐海的利器。

在倭寇中,徐海算是很有禮貌的一個,他很快就托人捎了回信,當然內容絕對不會是我搶夠了,決定放下屠刀,歸順政府,回家務農之類。隻是反複強調自己的不得已,自己的悔恨,希望政府體諒。一句話,鑒於年景不好,老子還要再搶上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