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9章 戰爭——最後的抉擇(2)(1 / 3)

所謂萬事開頭難,為了搞個開門紅,胡宗憲派出了自己的最強部屬俞大猷,率領最精銳的部隊,進攻一個看似已然唾手可得的目標。

這個目標就是汪直的養子毛海峰,在汪直被捕之後,他殺掉了夏正,卻沒有能夠逃走,在岑港被明軍團團圍住,此時他的手下已逃散大半,隻餘不到千人。

胡宗憲以數倍的兵力和名將出馬,準備一舉掃滅這個走投無路的餘孽。

嘉靖三十七年(1558)春,戰鬥正式開始。

此時的俞大猷已經升任都督僉事,手握軍權,身經百戰,連他也認為,打敗毛海峰易如反掌。

但這個世界之所以豐富多彩,是因為它總能帶給人們驚喜,俞大猷集結大軍進攻,遭到頑強抵抗,被敵方擊退。

所謂勝敗兵家常事,俞大猷並不以為意,但不久後他就發現,事情有點兒不對勁了。

進攻從春天開始,一直打到了夏天,風景變了,天氣變了,每天的戰報卻從未改變,俞大猷拿出了看家本領,陸戰海戰,長矛火炮,挖坑耍詐,能用的都用了,岑港和毛海峰卻依然紋絲不動,一次又一次打退了明軍的進攻。

毛海峰拚命了,不但是為了求生,更是出於憤怒,在這場高水平的智力遊戲中,他曾無比信任胡宗憲,相信他的許諾,相信事情終究會有一個妥善的解決。

但是當汪直被捕的消息傳來時,他的所有期冀都變成了怒火,他認為自己被欺騙了,在他眼中,胡宗憲和王本固都是朝廷的人,沒有任何區別。

俗話說橫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這人要不怕死,也就沒啥怕的了,俞大俠雖然武功蓋世,也蓋不住這位玩命的哥們兒,所謂亂拳打死老師傅,一通王八拳下來,橫掃少林的俞大俠也沒了辦法。

仗就這麼打了下去,日日打夜夜打,春天走了,夏天來了,又是一個深秋。俞大猷急了,胡宗憲也急了,這麼打下去,大夥就得在岑港過年了。

但他們終究沒有和毛海峰共慶新春,說起來這還要歸功於他們的一位共同領導——嘉靖。

上萬人打上千人,打得春去秋來,竟然還沒有個結果,嘉靖氣得腦袋冒煙:你們都是飯桶不成?!

他直接下達了命令:

浙江總兵俞大猷,作戰不利,限期一月,必取岑港!如到期不取,自總兵以下,全數撤職查辦!

這回俞大俠麻煩了,他去找胡宗憲,想請領導幫忙解決問題。

然而胡宗憲卻連連擺手,愁眉苦臉地告訴他:打仗我是不行的,這個問題隻有靠老兄你自己了,希望你早日建功,不然兄弟我遲早要跟著你一起下台。

找組織也不行了,俞大猷一跺腳,咬著牙又回了前線,督促軍隊日夜攻打,但毛海峰這次是吃了秤砣鐵了心,發誓頑抗到底,攻了二十多天仍然沒有效果。

眼看日期快到,俞大猷百般無奈,隻得用上了最後一招——開會。

在會上,俞大猷再次鼓勵部下奮勇作戰,而且絲毫不怕丟臉,當眾宣讀了皇帝罵他的那封諭示,然後明白地告訴大家,皇帝發怒了,後果很嚴重,你們還有什麼本事,趕緊使出來,要不然等老子完蛋了,你們一個也跑不掉,都得陪我下去!

這話是有來由的,嘉靖的旨意講明如不能按時殲敵,自總兵以下全數革職查問,總兵是俞大猷,下麵還有好幾個級別,分別是副總兵、參將、遊擊將軍。俞大俠的意思是,這是個集體大黑鍋,我要背,你們也得要背!

大家都慌了,為了保住飯碗,紛紛回營積極準備。就在這時,一個參將找到了俞大猷,自告奮勇地表示願意充當先鋒,剿滅毛海峰。

看著這位毛遂自薦的參將,俞大猷發出了疑問:

“你有把握嗎?”

參將信心十足地回答道:

“必盡全力,以獲全勝!”

俞大猷點了點頭,但心裏實在沒譜,自己都打不了的仗,誰能打?不過火燒眉毛之際,也隻能湊合了。

但這位參將領命之後,卻沒有立即行動,反而減少了進攻次數,隻是每天派幾個小兵到敵軍陣前叫陣,除此之外啥也不幹。俞大猷多次催促,卻依然故我,從不動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