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的處理方法卻大不相同,當她聽說這個消息後,既不找組織,也不找領導,隨手抄起一把尖刀,奔著戚繼光就去了。
值得誇獎的是,戚繼光同誌十分機靈,聽到消息立馬就溜了,王氏撲了個空,卻絕不肯罷休,每日在家裏蹲守,並且揚言: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不剁了你誓不罷休!
戚繼光同誌麻煩了,有家不能回,在單位住也不是個事兒,於是他一咬牙,不戴任何盔甲,套著一件便裝回了家,在老婆沒來得及動手之前,便撲通一聲跪下,然後號啕大哭,痛斥封建禮教,說自己也是受害者,為了生兒子才不得已如此,並且講過去憶往昔,恩愛夫妻,同甘共苦等等等等。
女人畢竟是女人,被戚繼光這麼一陣忽悠,心腸就軟了,隨即丟下尖刀,與戚繼光抱頭痛哭。
戚繼光單刀赴會,憑借著勇氣和對老婆的信任,化解了恩怨。但如果你認為事情如此簡單,那你就錯了。
事實上,曆史中的戚繼光是一個幾乎從不冒險的人,他的兵法要訣是“謀定戰”,也就是說如果沒有必勝的把握,他絕不會作戰,而在其政治活動和日常生活中,他也一直遵循著這個原則。老婆如此凶悍,要是一時火起,真的把自己給剁了,那就虧大了。
然而他依然不帶侍衛,跑去找自己的老婆說理,且毫無畏懼,這並非他喝酒壯了膽,隻是因為在他的那件便服下麵,還穿著一件護甲。
但如果據此認為戚繼光同誌狡詐,還是值得商榷的,麵對如此彪勇的老婆,要想求生存求發展,確實是不太容易的。
而戚繼光同誌的經曆也告訴我們,在娶一個強悍的老婆之前,必須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
這就是倭寇們即將挑戰的對手,不久之後,他們就將感受到戚繼光曾經體會過的那種恐懼。
當倭寇到達新河城下的時候,人們極為慌亂,畢竟城中的士兵都已出征,僅剩下普通百姓和婦孺,毫無反抗之力。
關鍵時刻王氏挺身而出,召集僅有的上百名親兵,命令他們立刻貼出告示,穩定人心,但要守住城池,僅這些人是不夠的,於是她去了軍械庫。
軍械庫是存放兵器的地方,要想抵擋倭寇,隻有拿出庫中的武器,裝備老百姓,才能堅持到援兵到來。
可偏偏那位看守是個死腦筋,說這裏是戚繼光交給他管的,除了戚繼光的命令,他不聽任何人調遣。
這位看守同誌仗著戚繼光撐腰,十分囂張,堅決不肯打開庫門,可惜,他麵前的這個人,卻是唯一的例外。
戚夫人都沒用正眼看他,當即大喝一聲:
“你算是個什麼東西,快開庫門!等戚繼光回來,讓他隻管來找我!”
看守打了個哆嗦,他知道這女人惹不起,立刻打開了庫門,並將武器分發到百姓的手中。
事情忙完後,王氏回到家中,穿上了自己家傳的盔甲,登上城頭,準備指揮作戰,她將用自己的行動證明,勇氣和英武並不是男人的專屬。
但戚夫人雖然凶悍,倒也是個明白人:雖說現在人手不少,但這些百姓隻能充充門麵,要指望他們打勝仗,那也隻能是抓瞎。於是在沉思片刻後,她決定使用一個計謀。
當倭寇們滿懷著搶掠的夢想,跑步來到新河城下的時候,他們驚奇地發現,城頭上竟然插滿了旗幟,且殺聲震天,站得水泄不通,時不時還從城內射來弓箭和火槍。
這個排場實在是太大了,就如同黑社會談判一樣,重要的是數量而不是質量,管你老頭老太太,還是家庭主婦,隻要是個人,都被戚夫人拉著上了城頭,雖說戰鬥力全無,但嚇唬人還是有效的。
倭寇們嚇得不行,但這麼遠跑來,就這麼回去也實在不甘心,於是他們在城外紮營,準備多等幾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