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孫傳庭
最先行動的,是盧象升,他行動的具體方式,是開會。
開會內容,自然是布置作戰計劃,研究作戰策略,討論作戰方案。
相對而言,高迎祥的行動要簡單得多,隻有兩個字——開打。
從心底裏,盧象升是瞧不上高迎祥的,畢竟是草寇,沒讀過書,沒考過試,沒有文化,再怎麼鬧騰,也就是個草寇,所以對於高迎祥的動向,盧象升是很有把握的:要麼到河南開荒,要麼去山西刨土,或者去湖廣鑽山溝,還有什麼出息?
為此,他做了充分的準備,還找到了洪承疇,表示一旦高迎祥跑到西北五省,自己馬上跑過去一起打。
然而高迎祥的舉動,卻是他做夢都想不到的。
闖王同誌之所以叫闖王,就是因為敢闖,所以這一次,他決定攻擊一個盧象升絕對想不到的地方——南京。
當然,在剛開始的時候,這個舉動並不明顯,他會合張獻忠,從河南出發,先打廬州,打了幾天,撤走。
接下來,他開始攻擊和州,攻陷。
攻陷和州後,他開始攻擊江浦,江浦距離南京,隻有幾十公裏。
如果你有印象的話,就會發現,兩百多年前,曾經有人以幾乎完全相同的路線,發起了攻擊,並最終取得天下——朱元璋。
高迎祥同誌估計是讀過朱重八創業史的,所以連進攻路線,都幾乎一模一樣,可惜他不知道,真正的成功者,是無法複製的。
朝廷大為震驚,南京兵部尚書立即調集重兵,對高迎祥發動反攻擊,經過幾天激戰,高迎祥退出江浦。
退是退了,偏偏沒走。
他集結幾十萬人,開始攻打滁州。
至此可以斷定,他應該讀過朱重八傳記,因為幾百年前,朱元璋就是從和州出發,攻占滁州,然後從滁州出發,攻下了南京。
滁州隻是個地級市,人不多,兵也不多,而攻擊者,包括李自成、張獻忠等十幾位頭領,三十萬人,戰鬥力最強,最能打的民軍,大致都來了。
所有的頭領,所有的士兵,都由高迎祥指揮。
高闖王終於爬上了人生山峰的頂點。
他決定,進攻滁州,繼續向前邁步。
山峰的頂點,再邁一步,就是懸崖。
慘敗
但至少在當時,形勢非常樂觀,滁州城內的兵力還不到萬人,幾十萬人圍著打,無論如何,是沒問題的。
幾天後,他得知盧象升率領援軍,趕到了。
但他依然不怵,因為盧象升的援兵,也隻有兩萬多人。此前雖說吃過盧閻王的虧,但現在手上有三十萬人,平均十五個人打一個,就算用腳算,也能算明白了。
盧象升率領總兵祖寬、遊擊羅岱,向滁州城外的高迎祥發動了進攻。
雙方會戰的地點,是城東五裏橋。
在講述這場戰役之前,有必要介紹一下滁州的地形,在滁州城東,有一條很寬的河流,水流十分洶湧。
我再重複一遍,河流很寬,水流很洶湧。
這場會戰的序幕,是由祖寬開始的,關寧鐵騎擔任先鋒,衝入敵陣,發動了進攻。
戰鬥早上開始,下午結束。
下午結束的時候,那條很寬,水流很洶湧的河流,已經斷流了,斷流的原因,史料說法如下——積屍填溝委塹,滁水為不流。
通俗點的說法,就是屍體填滿了河道,水流不動。
屍體大部分的來源,是高迎祥的部下,在經曆近七年的光輝創業後,他終於等來了自己最慘痛的潰敗。
關寧鐵騎實在太猛,麵對城東兩萬民軍,如入無人之境,亂砍亂殺。
高迎祥很聰明,他立即反應過來,調集手下主力騎兵,準備發動反擊,畢竟有三十萬人,隻要集結反攻,必定反敗為勝。
紅樓夢裏的同誌們曾告訴我們這樣一句話:大有大的難處。
高迎祥的缺點,就是他優點——人太多。
人多,嘴雜,外加剛打敗仗,通訊不暢,也沒有高音喇叭喊話,亂軍之中,誰也摸不清怎麼回事,所以高闖王折騰了半天,也沒能集中自己的部隊。
但高闖王還是很靈活的,眼看兵敗如山倒,撒腿就往外跑,他相信,自己很快就能脫離困境。
這是很正確的,因為根據以往經驗,官軍都是拿工資的,而拿工資的人,有一個最大的特點——拿多少錢,幹多少事。無論是洪承疇,還是左良玉,隻要把鬧事的趕出自己管轄範圍就算數了,沒人較真。所謂跟蹤追擊這類活動,應該屬於加班行為,但朝廷曆來沒有發加班費的習慣,所以向來是不怎麼追的,追個幾裏,意思到了,也就撤了。
但是這一次,情況發生了變化。
我說過,盧象升是一個好人,一個負責任的官員。這一點反映在戰鬥上,就是認死理,凡是都往死了辦。
按照這個處事原則,他追了很遠——五十裏。
之前我還說過,盧象升的外號,是盧閻王,雖然長得很白,但手很黑,無論是民軍,還是民軍家屬,隻要被他追上,統統都格殺勿論,五十裏之內,民軍屍橫遍野,保守估計,高迎祥的損失,大致在五萬人以上。
追到五十裏外,停住了。
不追,不是因為不想追,也不是不能追,而是不必追。
擺脫了追擊的高迎祥很高興,現在的局勢並不算壞,三年前,他被打得隻剩下幾千人,逃到湖廣鄖陽,避避風頭,二十天後出山,又是一條好漢,何況手上有幾十萬人乎?
但安徽終究是呆不下去了,他轉變方向,向壽山進發,準備在那裏渡過黃河,去河南打工。
黃河岸邊,他就遇到了明軍總兵劉澤清。
劉澤清用大刀告訴他,此路不通。
劉澤清並非猛人,並非大人物,也沒多少兵,但是,他有渡口。
他就堵在河對岸,封鎖渡口,燒毀船隻,高迎祥隻能看看,掉頭回了安徽。
無所謂,到哪兒都是混。
但在回頭的路上,他又遇見了祖大樂。
祖大樂也是遼東係的著名將領,遇上了自然沒話說,又是一頓打,高迎祥再次夜奔。
好不容易奔到開封,又遇見了陳永福。
陳永福是個當時沒名,後來有名的人,五年後,他堅守城池,把一個人變成了獨眼龍——獨眼李自成。
這種人,自然不白給,在著名地點朱仙鎮(嶽飛打金兀術的地方)跟高迎祥幹了一仗,大敗了高迎祥。
高迎祥終於發現,事情不大對勁了,自己似乎掉進了圈套。
他的感覺,是非常正確的。
得知高迎祥攻擊滁州時,盧象升曾極為驚慌,但驚慌之後,他萌生了一個計劃——徹底消滅高迎祥的計劃。
高迎祥的想法,是非常高明的,學習朱重八同誌,突襲南直隸,威脅南京,但遺憾的是,他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問題——他沒有在這裏混過。
沒有混過的意思,就是人頭不熟,地方不熟,什麼都不熟,所以這個計劃的關鍵在於,絕不能讓高迎祥離開,把他困在此地,就必死無疑。
劉澤清擋住了他的去路,祖大樂把他趕到了開封,陳永福又把他趕走,但這一切,隻是序幕,最終的目的地,叫做七頂山。
七頂山,位於河南南陽附近,被祖大樂與陳永福擊敗後,高迎祥逃到了這裏,就在這裏,他看到了一個等候已久的熟人——盧象升。
當然,除了盧象升外,還有其餘一幹人等,比如祖大樂、祖寬、陳永福等等。
此時的高迎祥,手下還有近十萬人,就兵力而言,大致是盧象升的兩倍,更關鍵的是,他的主力重甲騎兵,依然還有三萬多人。
然而戰爭的結果,卻讓人大跌眼鏡,號稱“第一強寇”的高迎祥,竟然毫無還手之力,主力基本被全殲,僅帶著上千號人奪路而逃。
這是一個比較難以理解的事,最好的答案,似乎還是四個字——氣數已盡。
十幾萬士兵、下屬打得幹幹淨淨,兵器、家當丟得一幹二淨,高迎祥同誌這麼多年,折騰一圈,從窮光蛋,又變成了窮光蛋,基本算是白奮鬥了,應該說,他很倒黴。
但我個人認為,有個人比他更倒黴——李自成。
這個世界上,還有什麼事情,比變成光杆司令更倒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