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第0023章 挖坑小能手(1 / 2)

三字經,作者。

“關於《三字經》的成書年代和作者曆代說法不一,但是大多數學者的意見傾向於“宋儒王伯厚先生作《三字經》,以課家塾”。王應麟(1223—1296),南宋官員、學者。字伯厚,號深寧居士,又號厚齋。慶元府鄞縣(今浙江鄞縣)人。

理宗淳祐元年進士,寶祐四年複中博學宏詞科。曆官太常寺主簿、通判台州,召為秘節監、權中書舍人,知徽州、禮部尚書兼給事中等職。其為人正直敢言,屢次冒犯權臣丁大全、賈似道而遭罷斥,後辭官回鄉,專意著述二十年。為學宗朱熹,涉獵經史百家、天文地理,熟悉掌故製度,長於考證。

一生著述頗富,計有二十餘種、六百多卷,相傳《三字經》為其所著。王應麟晚年教育本族子弟讀書的時候,編寫了一本融會經史子集的三字歌訣,據傳就是《三字經》。

關於《三字經》的作者及成書時間,還有其他說法。

一說是宋代人區適子。明末清初屈大均在“廣東新語”卷十一中記載:“童蒙所誦三字經乃宋末區適子所撰。適子,順德登洲人,字正叔,入元抗節不仕”,認為廣東順德人區適子才是《三字經》的真正作者。

一說是明代人黎貞。清代邵晉涵詩:“讀得貞黎三字訓”,自注:“《三字經》,南海黎貞撰。”即以為明代黎貞撰。

學者張如安根據南宋慈溪人桂氏《家訓》中的相關記載認為,《三字經》應成書於南宋紹熙(1190年-1194年)至嘉定(1208年-1224年)年間,其時代要早於王應麟(1223年-1296年)和區適子。而寧波是目前已知的《三字經》最早流傳的地區。”

巴拉巴拉一堆信息在腦海裏湧現出來,反正就是一句話,這三字經的作者肯定是南宋以後了,現在北宋初年肯定沒有。

看著盧察遞來的不可思議的眼神洗禮,有點小尷尬,也有一點小興奮,既然作者不詳,不如就便宜了大哥哥了吧?

“問你話呢,這三字經哪裏來的?你不要告訴我這是你自己一覺醒來想出來的吧?”盧察這腦洞要是在後世,隨隨便便保底大佬啊!

“三叔公,我是小孩子啊!”盧瑟繼續裝道,“其實,這是大哥哥為小子量身定做的啟蒙讀物,大哥哥知道小子不願意去私塾讀書,就花了點時間給我弄了三字經,剛開始讀的時候我就喜歡上了。我家大哥哥那可是文曲星下凡啊!”

盧琴此刻正一個勁的打噴嚏,後脊背冰涼,回頭看了一眼,難道是誰想自己了?

情竇初開的小年輕,看待一切都是美好的。

但是大娘子此刻很煩躁,作為泉州盧家的主母娘子,對那些個歌姬侍妾都是一樣的態度,並不會頤指氣使或者動輒杖斃之類的惡毒念頭,但是你要是欺負主母娘子仁慈,那就錯上加錯了。

現在兩家兒子被府衙來人帶走的侍妾正哭哭唧唧在大娘子的院子裏哭訴求情。

“大娘子,我們銳兒肯定是遭人蒙蔽了,他才多大,怎麼會做出這種錯事?”盧銳的小娘言語中都是盧越是主謀,自己的兒子隻是被脅迫。

“你這是什麼話,盧銳都多大了,還能有人逼著他做不願意的事情嗎?反倒是我們盧越,礙不住兄弟情分,做出此等事情,他也是後悔不已。”盧越的小娘也是想將兒子的罪惡往輕了說。

“夠了,要吵回自家院子去吵,我要休息了!”大娘子讓小翠送客,那兩個女人反倒是像打定主意一般,索性坐在那裏不吵不鬧,也不走了。

大娘子脾氣上來了,幾頭牛都拉不回來,說走就走,你們願意繼續待著就待著吧。反正人又不是我讓抓走的,有本事去府衙裏吵吵去。

直接帶著小翠出了院子,也沒走太遠,去了盧瑟那裏躲清靜去了。

盧察此刻正拉著盧琴問三字經的事情,盧琴也沒給句準話,就是嗯嗯啊啊的應承著,最後盧察也知道盧琴這個性格,就讓他將整篇三字經都寫出來,給他一日時間準備就離開了。

盧琴得了空閑也跑去找盧瑟,在房間裏見到大娘子也在,隻是請了個安,不知道怎麼說起。

“大哥哥是問三字經的事情吧?”盧瑟自己闖的禍沒道理讓兄長背鍋,“我正讓小翠姐姐幫我謄抄一份給你送過去呢,大哥哥也知道小弟字寫得不堪入目,剛才母親還在教導我呢!寶寶心裏苦,寶寶不說!”

“琴兒,這啟蒙讀物當真是你為瑟兒做的?”大娘子捧著幾張紙一邊默念一邊看著盧琴,“好,寫得好,你真是用心了,這份功力,別說是鄉試了,我看解元都應該!讀起來朗朗上口,以後可以放在兩家的私塾裏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