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大笑,“金無足赤,才無萬能。汝兄治國大才也,然兵事戰陣、理財算計等,豈能盡皆卓然成家?”
衛鞅誠懇道:“前輩明銳衡平,是為公論也。”
老人站起一拱,“老夫告辭了。”
布衣白雪一拱手笑道:“前輩,難道從此不再相逢?”
老人目光猛然在布衣白雪身上一閃,沉吟笑道:“姑娘,二十年後,或許還有一緣。”
老人叫了一聲“姑娘”,白雪驚訝得睜大了眼睛上下打量自己,“這,這?”
老人、衛鞅和那個俊朗少年一齊大笑起來。引得白雪也大笑起來。
老人向俊朗少年點點頭,“走吧。”說著向衛鞅白雪堅執的搖搖手,示意他們不須相送,便回身去了。衛鞅白雪怔怔的望著老人背影,不禁歎息了一聲。
老人和少年走過茶酒兩廳的甬道,聽見酒廳中傳來悠揚的塤笛合奏,一個士子高亢明亮的歌聲頗顯蒼涼。老人與少年同時止步傾聽,隻聽那歌聲唱道:日月如梭 人生如夢流光易逝 功業難成大風有隧 大道相通何堪書劍 歧路匆匆國有難也 念其良工鸚其鳴也 求其友聲俊朗少年聽得癡了。老人輕輕歎息一聲,撫著少年肩膀,少年恍然一笑,兩人便匆匆出了洞香春。
走到天街樹影裏,俊朗少年低聲笑道:“大父,那個士子唱得好也。”老人笑道:“你知曉他是誰?”少年驚訝,“大父知曉麼?”老人笑道:“走,我們這就去找他。”少年笑道:“人家在洞香春呢,你往哪兒走?”老人悠然道:“此人性情激烈,行止若電光石火。唱完這首歌兒,他就不在這裏了。我知曉他去處。”少年道:“這就去麼?”老人道:“對,飽餐一頓,五更出發。”
第五章 秦國求賢令申不害要和衛鞅較量變法(1)
百裏老人和玄奇晝夜兼程,快馬疾進,第三日趕到韓國,還是遲了一步。
韓國都城新鄭座落在洧水北岸。城池不大,曆史卻是悠久得很。相傳這裏曾經是黃帝的都城,留下了一個有熊氏城墟。周宣王時封了他的弟弟姬友做諸侯,國號“鄭”,封地在華山以東,史稱鄭桓公。這鄭桓公眼光頗為遠大,在周幽王時見西周國運大衰,便將封地中心城池遷徙到華山以東近千裏之外的穎水洧水之間,遠遠躲開了災難即將來臨的鎬京。《免費txt下載》到了第二代,鄭武公率領臣民,將黃帝廢墟一帶的荒蕪土地全部開墾出來,並在黃帝廢墟上建立了一座大城,定名為新鄭。從此,小小鄭國日益強大。到了鄭莊公時,鄭國竟是稱霸一時,天下呼之為“小霸”。誰想自鄭莊公之後,鄭國便是一代不如一代。到了戰國初期,鄭國第四百二十一年的春天,也就是公元前三百七十五年,終於被新諸侯韓國消滅。韓國原都城在黃河西岸的韓原,滅鄭後便將韓國都城南遷新鄭,遠遠離開咄咄逼人的魏國安邑。到韓昭侯時期,韓國已經南遷新鄭二十餘年了。
然而,天下事頗多迷惑處。韓國南遷後國力便漸漸衰弱,新鄭也蕭條冷落起來,連鄭國時期表麵的繁華侈糜也沒有了。韓昭侯已經即位八年,眼見國力萎縮,竟是寢食不安。韓國朝野仿佛受了國君的感染,無處不散發出一種蕭瑟落寞的氣息。就說這新鄭街市,房屋陳舊,店鋪冷清,行人稀少,車馬寥落。百裏祖孫走馬過街,竟成了行人關注的新鮮人物。玄奇笑道:“大父,這韓國忒得冷落,比秦國也強不到那裏去也。”老人搖搖手,自顧尋街認路。
百裏老人要找的人大大有名,他就是法家名士申不害。
申不害是個奇人。祖籍算是老鄭國的京邑,在汜水東南的平原上。申不害的父親曾經在末代鄭國做過小官。他自己因了父親的關係,也做了鄭國的賦稅小吏。誰知剛剛做了兩年,申不害才十八歲,韓國便吞滅了鄭國,申不害父子一起成為“舊國賤臣”,罷黜歸家耕田。老父老母憂憤而死,申不害便成為無拘無束的賤民。鬱忿之下,他一把火燒了祖居老屋,憤而離開韓國,到列國遊學去了。近二十年中,申不害遊遍列國,廣讀博覽,自研自修,卻從不拜任何名家為師。五年前他到了齊國的稷下學宮,一個月中與各家名士論戰二十餘場,竟是戰無不勝,聲名頓時鵲起,被稷下士子們稱為“法家怪才”。其所以為怪才,在於申不害研修的法家之學很特別,他自己稱為“術經”。《免費txt下載》說到底,就是在承認依法治國的基礎上專門研修權術的學問,權術研修的中心,是國君統馭臣下的手段技巧。對“術”的精深鑽研,使申不害成為人人畏懼三分敬而遠之的名士。他寫得兩卷《申子》,士子傳抄求購,國君案頭必備,但就是沒有一個大臣敢舉薦他,沒有一個國君敢於用他。連齊威王田因齊這樣四處求賢的國君,也有意無意的對申不害視而不見。